
在密宗修行上,有三大根本是非常重要的:
壹、上師是一切加持的根本。
貳、本尊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參、護法是一切事業的根本。
現在要慢慢約為各位講解清楚。
壹、上師是一切加持的根本:
在密教的修持理念中,應將上師視為本尊的化身 ,例如灌頂了聖如意輪觀世音菩薩的法 ,則應將上師視為聖如意輪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自從釋迦佛涅槃後,其所遺留之經典、儀軌,若非有修證之成就者,往往會將經典之含意,做了錯誤的解釋,尤其是密宗的修持,有很多修行上的細節,在經文及儀軌中,通常沒有詳細的標示出來,如果自己沒有依止一位上師,很可能把修行次第或用功方法搞亂,最後便會產生種種問題,所以應視上師為本尊再世,或三世十方諸佛的化現,是人間、天上、地下無上的福田。因此, 恭敬上師是一切加持的根本。
而何謂「加持」呢?就是「能夠速獲成就之道」,由於上師悉心指導,傳授與護持,才能在成佛道上疾速相應,成就菩提道。因此,對上師不僅要起恭敬之心,並且要有絕對的信心。在密宗的理念上,弟子對上師、諸佛菩薩最佳的供養,為身、口、意清淨三業完全的供養,其中又以意供養最重要。當然,一個人要去信服別人,是很困難的,在凡夫地,每個人都有他的成見、思想、見解,所以要達到完全信賴一個人,把生死大事都交托給此人,這不是一般的信任,而是要非常非常的信任,如果要達到此目標,師徒之間一定要非常瞭解,而深刻的瞭解,則必須從幾方面去著手:
一、皈依師父前,最好先認識、觀察 一段時間:
在以前學習密宗必須先「上師觀察弟子三年,弟子也觀察師父三年」,最後師父認為此人堪為弟子,學者亦認為其堪為師者,二人心心相應,然後才舉行灌頂儀式,如此弟子對上師便能起絕對的信心與恭敬,才會毫無疑慮的依止上師的口訣、方法去修行。
二、皈依後,應常親近上師、道場:
已經皈依後,對上師即應深信不疑,而信任並非只是嘴巴說說,或是思想上強迫自己去接受,這是行不通的,最後將會產生反效果,而非從內心上,真正的去信服。此時,一方面必須與上師多多親近、接觸 ,從多方面瞭解上師;另一方面可將上師當作本尊之化現,所以頂禮上師時 ,若自己的貢高我慢心無法折服, 可以觀想自已是在向本尊頂禮, 而不是向上師的凡夫身頂禮, 慢慢的便可去除慢心了。
三、不要妄自臆測上師的作為:
修行過程中,上師亦是個人,故也要吃飯、睡覺、與凡人無異, 而在還沒有成佛前, 每個人皆有些許的習氣存在,所以初學者有時會對於上師的行為起疑心,而這點障礙 通常是較難突破的,因為上師的言行舉止與常人一樣,叫我們如何去信服呢?此即有待於觀念上之糾正,最好「不要把眼光放在上師的缺點上」,這是很重要的修持方法,應該認為「這是上師、本尊故意示現 ,用來激勵自己不要犯此錯誤的」。上師的做法,含有甚深涵義,不應妄自臆測。是不是在密教的思想中應該要把自己的上師「神化」呢?其實,將上師神化,並不是密教最重要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指導你的人,在你內心中,如果不是個絕對清淨,跟佛無異的人,那你的恭敬心將產生不了,以致無法完全接受其教法,這影響到你日後成就,故寧可在你內心中,建立起上師最完美的形象。所以,每個人的上師,可能都完全不一樣,因為心有高下,故上師亦有高下,對於你感應、加持及口訣接受程度當然也有所高下。而你無法具足清淨心,可能就像一個桶子。底下漏了一個洞,洞口愈大,要把桶子的水裝滿,時間可能愈久,最好是沒有洞口,才可以完全的的承受,疾速成就。這裡又牽涉到上師所做的心意,或做此事的用意,可能事過境遷,一段時日以後,才會恍然大悟,誠如密勒日巴尊者因學了惡法,誅殺很多人,後來知道自己造了很重的罪業 ,便去請求馬爾巴上師傳授無上密法,消除罪障,於是馬爾巴上師就百般折磨他,只叫他做苦工,而不教他修法如同多了一個很有用的奴隸一般 ,時常叫他從山下搬石頭,到山上蓋石屋,等到快蓋好了,就叫他拆掉,甚至拳打腳踢一番,最後背部都長瘡了。如果妳不是具足了信心,不是真的很想去追求佛法的人,若遇到像尊者這樣的遭遇,可能早就退心,而且會認為這個上師不是有神經病,就是有虐待狂了。目前,在人世間,任何時代皆一樣,弟子對上師的做法,並不一定瞭解,或上師日常對話間,會隱隱的透露出一些玄機,你本身沒有留意的去體會,由於妳以一種世俗人的角度去看你的上師,便會產生很多問題,那是因為妳用妳本身做標準,用你本身的道德觀念、思想、行為、價值觀去衡量妳的上師,當然你就沒有辦法對你的上師產生恭敬,因為妳是用凡夫心去揣測。或許妳的上師處理事情真的犯了錯,由於你把它當成是上師對你的指導和啟示,從而產生了恭敬心,然後更加謹慎、警惕、與其得到一個壞印象,還不如得到一個好印象 ,對你會較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