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場所》
一般密宗的佛堂常需要擺很多東西,假使無法如實所作,亦可使用比禪宗更方便的辦法,隨地坐下來,則諸佛、三千大千法界、本尊壇場全現前,自心即一切供養,即一切壇城。但是如果能力所及,就將其表現出來。此有如觀想蓮花,蓮花雖不重要,但它可把心完全帶出來,而我們擺壇場就是把內心表現出來,其實無擺亦可。如道場供佛的六器、塗香及只放一瓣菊花,此對一般人而言是無意義,但對於我們是有用處的,因為我們付予它精神與意義,藉此突顯我們的精神供養,即藉相顯意。
佛法以修心為主,做人處世亦是如此,以心交換心,勿徒具表相。所以真言宗的道場就是內心,心即道場。
在家裡修法,但家人各有不同的信仰,還是可以修的,彼此不一樣的心境,同時存於一空間就是一心法界,互不相礙。修行要圓滿,以不妨礙他人為主,若妨礙到,就以心為道場。再者房間乃至夫妻房或廁所皆可修法,主要以心為主,再求外相的莊嚴,所以修行的場所任何地方都可以,若環境許可,應使修法地方更莊嚴是最好的,如是莊嚴的情境,心就已經被莊嚴,心境一如也,如此必定會與佛菩薩有所感應。
反之,因天氣熱只穿內衣進入佛堂,雖然無不可,但反問自己,非要這樣嗎?缺乏一分誠心,就少一分莊嚴,少一分莊嚴,就少一分相應。若是家裡環境無處可擺放佛像,本尊的佛像亦可與其他神明放置一處,若是使用相片的佛像修法,修完後用紅布包起來置入櫃子亦可。在房間修法,無法供養香,俗話說「一柱心香達法界」,我們的心香就是誠心誠意,所以不點亦可。修法時要身心安頓,從內心昇起對佛菩薩的恭敬、景仰後,依照師父所教的儀軌修,如法修行就是點香。
修行重點——–中規中矩
第一 先把佛堂稍作打掃:譬如擦擦佛桌、撤一下供、整理一下供品,有六器的就擺一座花水供,修行前先做佛堂上的清理。
第二就自身而言,在古代須先沐浴更衣:沐浴更衣就是洗澡換乾淨的衣服;也就是希望我們以清淨的身心來修行我們修的是“身心清淨的法”,所以,如果你真能夠沐浴更衣、漱漱口、再喝口清茶、清水潤潤體內,事相上就內外清淨。但是,以目前的在家居士及出家眾也都還無法做到如此繁瑣。最簡略的作法就是「淨三業」,淨三業就是最簡單的淨三業、三部披甲護身,這也是我們的前行法。
身心清淨的重點在於內心。在你修法之前,務必先把“身心寂靜”下來;其次,洗洗手、喝口水,潤一下喉嚨,都代表清淨內心。而喝水,有調節體溫、循環代謝的作用。因為,等一下修行時,血液循環的運作會加速。所以,這也合乎健康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