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如來的精神與內涵

譬如:廟寺處處都很乾淨,因為,每位出家眾都時時在清除內心無明煩惱,所以到廟寺時,環境的明亮、清淨事相,會令我們感受到佛法薰習的氣氛。因此,凡事經過佛法的透析,再重新給予定位,賦予新的意義〈生命〉,做起事來就不會那麼煩人了。

譬如:到廟寺煮飯供養,若心存「吾今發心奉獻不為己求,為令修行人吃後能使色身調養,具足充沛的精神,能更精進地追求佛法,乃至得證菩提。如是,若有一人開悟,則千萬人將蒙受大益。」如此不是更具生命的意義嗎?其實,在廟寺服務或任何地方工作都一樣,若執著分別何者較有功德,則永無解脫之日矣!但是,若換個心態就不一樣了。若以菩薩言之:「但為眾生求出離,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為眾生服務奉獻,自然地無明習性就不會妄動,而漸與解脫道相呼應了。

試問,若要得到幸福圓滿,一定要藉由宗教儀式才能獲得嗎?其實不一定,同樣的,落實自利利他圓滿,做任何事皆掌握佛法的精神來實踐。這一過程就是一種「蘇悉地的成就」。

胎藏界最外面是「四大護院」。如前所云:大日如來本身有四菩薩代表其萬行,即普賢表大行、文殊表大智、觀音表大悲、彌勒表大慈。因每一法門都必須有守護,故有四大護院之成立。尤其吾人在佛法上稍有體受時,由於本身體證不夠,累劫無明習氣又深重,這個粗淺的體受與累劫習性相比,有如小草剛發芽,禁不起踐踏。所以,初發心菩薩在佛法學習過程就必須要好好守護。胎藏界外圍有四大護院即是此理,旨在守護菩提心。「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此理有如,水壩只要有個小孔,整個水壩就會崩潰。若完好無缺,便可以擋住很多的水,而達到蓄水之功能。於學佛過程中,面對習氣與理智抗戰掙扎時,當心念一鬆散,就會被習氣拖著走。記取這個經驗教訓,於掙扎時,多忍耐一點,多堅持一刻,多守護一下,當安然突破時,從此在此方面就養成〈成就〉了一個防護的心。佛教講戒律,戒即守護意,守護菩提心,不被外境干擾,這個就是戒律的根本精神。

經由上述介紹後,各位應知何謂「大日如來」?什麼都是,也可說什麼都不是。若要成就大日如來,開顯本有佛性,就必須要有大悲、大智、大勇的精神,具足福慧與守護的心,能隨緣應化現種種身,了解法報化三身一體本俱……等精神,如數奉行。總之,大日如來的精神深廣難述,在此所陳者乃滄海一粟,只有如實修持,才能契入體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