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會之旨趣及用心處
依修行而言,此乃靜態修持後動中的落實,其中溶合平時的體證是一種透由事相將佛性強力展現的手法,亦是利益教化大眾的菩薩道行為大眾藉由法會各得隨緣領受佛恩,接受佛法的教化。法會即是生活的縮影,法會中形形色色琳瑯滿目,充滿眼、耳、鼻、舌、身、意之意趣於其中,或有由眼根而入者;亦或有藉其中一、二根趣而入者、不一而足︰實乃最自然的佛法大熔爐。故行者與大眾之間,有如處於靈山會上一般。正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藉此作為行者共同之警策。舉辦法會,不論是籌備、進行或善後等工作,點點滴滴,可謂繁重瑣碎,但這正是平日修行成果的驗收「動中功夫,勝過靜中功夫百千萬倍。」此時,把平時修持的體證,在法會過程展現出來。以身心言行做風範,讓大眾看到法會用心之處,及大乘菩薩道之精神。以下有幾點粗淺看法,提供大眾作為參考:
壹、佛國淨土之建立:
〔一〕法會之會場即是佛國淨土之展現,與會大眾即是一時一地之海會聖眾。
入佛堂應生如睹諸佛,同諸海會,親聆佛陀講經說法之心。於活動中,保持靜謐、安寧,用心靈藉由事相與佛親近,如同往生佛國般,不宜吵雜擾亂大眾安心辦道。
〔二〕道場之潔淨,即是對佛、大眾,清涼心、清涼地之供養。
法會中地狹人多,勢易呈現紛亂。地板污穢,垃圾處可見,東西隨意放置,致使原本佈置雅緻的佛國景象,一變成為五濁惡世。故法會中,宜隨時擦拭地板、掃地、整理環境。令大眾於此清涼境中,生起清淨心。此亦是行者,透由身心展現清淨脫俗、層次的素養,亦是對大眾護持的一種回饋。
〔三〕法會的佈置,即是密嚴國土之開展,內心佛國的莊嚴。
佛堂之佈置,宜表現修行者惜福、樸拙、純真的一面。莊嚴而不華麗,注重內涵,去除外相之矯飾。單一即是直心,不宜繁雜,明亮而不失莊重典雅。藉事相表達佛意,以事顯理,寓教化於無形之中。以佈置烘托出修行者,閒雲野鶴浮雲脫俗之心,此亦是一種無言的供養。
〔四〕插心華,以彰佛心,超凡入聖在此一枝。
插花是一種心靈的結合,行者對生命直心的掌握。舉凡俯仰之閒,一草一木,一瓦一石,皆有佛心。透由行者,對佛心之洞悉與掌握,將天地之間的生趣,匯聚於一盆之間,令其展露令人顫動,凜然的意趣,生機如此矗然地展露,一枝枯枝、一朵鮮花,皆足以表露生命無盡的奧意,令人真心的膜拜,此乃佛陀塵剎應化身之一,生身佛所在處。若不能掌握佛心禪意,只是一堆雜草枯花罷了!令人倍覺增添幾許凡塵庸俗之氣。是故插花是行者的心、佛心、宇宙之間靜、動、一切唯美的結合。思之渺渺無盡奧境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