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如實觀照生活中的起心動念,即知問題在哪?自己的心究竟在哪?當內心感覺受傷時,為何受傷?不是無我就不會受傷了?為何還…?莫非還有(我)的存在?(我執)在哪?要如此去參去修,實是不簡單啊!
所以才會說成佛者萬德莊嚴,契入佛性才能萬德莊嚴,如果各位能這樣修行,那無論是靜坐還是生活中,二六時中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理智清醒的人、是一個精進的人,也知道怎樣去過自己的生活,而且也會覺得很有意義。
接下來為各位複習一下修觀的方法︰
各位…儘管打坐,沒有方法,也沒有安住點,坐到天荒地老,坐到黃河澄清,坐到不動不動,如如不動…師父已經用了這些強調的術語。另外修這個法之前提是,靜坐姿勢各方面都已養成良好的習慣,此刻若無法做到,也沒有關係,直下這樣用功便是。
依照這個方法去靜坐時,千萬記住:不是眼睛往裡面看著有一顆心,那會把心悶住了,應是將心一放,向上一放,腦袋瓜子向上一放,心空一切空,讓身體空掉,當你如是放開時,思緒也會隨著這樣放出去。
所以一個修得好的人,剛開始會處在光明境中,然後不分身體、不分內外、內外一如,實無內外,此時境光明、心光明…偶而內心這樣一放,心頭又一陣往事現前,有時腦筋也會遐想到其它地方去,在靜坐之中任由它去,思緒、煩惱、念頭,任由它跑它的,你儘管打坐,相安無事,最終會發現到來來去去,過了就沒了,或許就是在幫你把內心的陳年往事,及一些潛在的深層意識慢慢釋放掉吧!所以當你越釋放的時候,就會進入越深沉的意識層中。
那我們的意識是一層又一層,所以別去想說,自己有哪些不好的事情,就把它努力想一想,然後去思考它是對還是錯,還用佛法把它解釋一番,最後叫自己要放下,這是錯誤的。那只是壓抑的、移情作用的短暫效果而已,終究還是不能改變自己,就像戒菸、戒酒用這種方法,沒有哪個人可以戒菸成功,除非內心真不想抽了,真正的把抽菸的原因解開了,就不抽了。
我們的內心是一層一層的,不要去思考自己有什麼東東,那是錯誤的,儘管放心打坐就對了,只管打坐,將心放開任由它去,把這個我拋掉。念頭來了就來,去了就去,若有些深的念頭真的縈繞不去,就讓它存在,你也儘管打坐。如果時常或十天、半個月都是這個現象時,那就不妨找個時間,以比較輕鬆的方式或以靜坐的方式都可以,到這個階段就好好的看著它。
但有時每個人的心情自己也搞不懂,或自己在幹什麼?是什麼念頭?就是悶,那到底在悶啥?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感覺而已,情緒就是一個感覺,比如說現在很感傷很憂傷,那感傷些什麼事情?好像也找不到事情,但心情就是有點傷感有一點悶,零零總總這些,找個時間就這樣去面對。那就像什麼?就像一團冰或冰凍的食物,外面是一層水結成的冰,裡面可能有金針、香菇、木耳,最中間則可能還有一個很堅硬的核桃,可是你也只能隱隱約約知道有一團冰,就好像這個心情是一坨的心情,說不上來是什麼。
昨日講過,那就泡一杯茶,自己靜下來,好好的思考,不一定打坐、要打坐也可以,面對自己此時的心情,看著它,傻傻的、發呆似的面對心情,因為暫時沒有一個頭緒可以開始去思考,它就是一坨心情,所以你只能夠發呆的面對這個心情,且來描述一個比較貼切的情景給各位想像一下,午後的陽光,靜靜地灑在窗台前面,剛好有一隻慵懶的小貓在那邊曬太陽,而你就像那一隻小貓一樣慵懶的面對自己的心情…
當你如此面對時,請問這一坨冰放久會如何?會慢慢溶化!本來冰裡有啥不大清楚,溶化後就慢慢清楚了,瞧這有金針、有香菇、還有木耳咧,慢慢都清楚了,如此面對自己的心情,久後開始會有一些頭緒,當然有時並非一次的面對就會有頭緒,有可能是一次兩次三次,有時還會剛好在走路時,偶然間聽到某句話、某件事情,啪一聲,原先自己放不下解不開的,一閃念:人生何必如此,就這樣當下頓悟,放開了!
所以在生活中開悟和修正,禪宗裡講求開悟以後還要有行腳,而我們則在自己的生活裡面行腳,去實證自己的東西,慢慢即知自己到底在悶啥?過一段時間即了解:原來我的心卡在這裡!因為冰慢慢溶化後,就會知道香菇長什麼樣子。可是縱使知道,也許不知還有個核桃,待某日慢慢的整個溶化開後才發現,原來最裡面竟藏著一顆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