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指導

所謂的成佛,是指見性成佛,見到自心,內心清淨,體證佛性,而不是真的變成一尊阿彌陀佛。

而那種凡事想要依恃於佛的思想,也是一個貪念,常見有些信佛學佛者,一心只求離開一切厄難,不好的事情都不要發生在自身上,因此窮其畢生都在佛門之中尋求著:如何讓自己變成最幸運的人?

事實真相是,佛果真如此厲害,為何不慈悲加持我們,使每個人都可以離苦得樂,都可以成佛?佛果真如此厲害,為何佛教無法取代所有的宗教,可見佛的真正教義,並非那些扭曲的解釋與認知。

各位,善跟惡只是一個念,現在所遭受的,不論是好的壞的、是善是惡,於將來皆是畢竟空,都會成為笑談而已。

比如上回峨嵋山之行,大家走得很辛苦,當中的煎熬難忍…腿都受傷了,還是繼續撐下去慢慢走,雖然內心並不以為苦,但在當時確實是件極艱辛不好受的挑戰,而如今談起,也只不過憑添了幾番的回味,不也都付笑談之中嗎?所以是善是惡,終究過去,一切畢竟空,不要想好的,也不要想壞的,善惡皆放下。

有些人來學佛,本以為是從烏漆抹黑的五濁惡世,跳到可以解脫的佛法世界,結果卻是一樣很忙碌,一樣忙著要再去抓很多東西,內心從來沒有休息過,師父一再強調,若要修行得先把內心安靜下來,放掉一切追求的心,讓你的心先安頓下來,能否好好的坐五分鐘﹖一個小時?自己試看看,答案就知道,安心與否就在這個地方。

再舉一個袁了凡的故事,某日因緣際會,有個高明的命理師為他算命,算的神準無比,例如幼年諸事為何?幾歲考試高中?幾歲娶妻?又幾歲可榮升官位?一生如何如何…,後來無一不驗,果然都很準。有一回他到寺廟裡跟雲谷禪師對坐了三天三夜,禪師對他大為讚賞:施主定力非凡,竟能如此安穩的坐這麼久,而不起煩妄之心,閣下的修持真是高啊!袁了凡這才回答:法師您錯了,實乃因往後的人生會如何?我都已知曉,吉凶禍福已定,想也沒用,所以就很安心的坐在這裡。(禪師一聽,知其未脫凡心…)

其實也因為他往後的人生平安順遂都很好,當然可以很安心的坐下去,如果將成乞丐或會遭橫凶,恐怕是無法在那邊安心坐三天的。又既知往後會如何,心中已有所憑藉,自然也就能夠安心。

各位或許也覺得自己很安心很幸福,那各位幸福的憑藉在哪裡?有錢?家庭?朋友?健康?還是…?常見有些人當其處在順境時,甚至會覺得沒有必要去學佛,眼前這樣過生活就很好了,然當有一天逆境來時,就不是這麼講了。

袁了凡是因為有憑藉,確認自己將來都OK都很好,所以能安心的坐下去,反觀那位禪師,一不當官二無妻小三身無分文,老和尚何以也能如此安穩的坐三天?因為老和尚心無所住,住就是執著,心空一切空,於二六時中,隨順因緣…如禪宗講的,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睏了腿一伸就睡了,哪管它天荒地老…

曾有人說師父的生活似乎很忙碌?其實我覺得很清閒,因為基本上一個時點做一事,不可能一個時點做兩件事吧!既然如此,一個時間就安心的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一千萬件,切割來也僅是一件事情。

怕的是做這件事的當下,還在擔心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九件事情還沒做,那就累了,要擔心到哪時候?

老和尚並不是看破了人世間、不食人間煙火的,真正參破的人,是可以在生活中活得很好、過得很好的,並不須要去捨掉家庭妻兒子女,捨掉你的事業或其他的…,這一切通通可以擁有,一切隨順因緣,隨遇而安。

當年神光大師拜見達摩祖師時說:弟子的內心不安,請大師幫我安心!達摩祖師就說:好,你把心拿過來我幫你安!神光找了老半天也找不到心…

這就好像有時問自己可好?不好!為什麼?因為心情不好,心情為何會不好?發現原來是心在做怪、內心感覺不順暢了,也就是一種情緒感受,不是真心,情緒是互動而來的,情緒只是真心的一種表現,正如鏡子會隨著外面而呈現東西,因此人才會有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