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探討

這個事情是在臺灣社會發生過的事情。如果你聽了這兩個事情,你就會覺得如果你還在這個上面,不曉得你到底什麼是修行。第一個例子:婦人原諒被惡少誤殺的兒子。第二個例子:兒子感謝為被車子撞死的爸爸撐傘的過路人(一切都是因緣)。你看看這樣的胸襟,再看看自己,為一些人我小問題,在那裡不高興。我真的不知道你在修什麼?所以說你的心從來沒有把我拿掉,你如何能平靜?你如何能契入空性,如何能進入甚深微妙?你滿腦子所有的思緒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就是繞著一個我在走,我剛才講的那個例子,生死大事莫過於殺父,都可以放下,那真的是佛法有透徹,難道一切不都是因緣法嗎?我記得如意輪三世因緣解脫法裡面寫過一句話:你只知道今生今世你遭受種種迫害,種種委屈。可是呢?如果以三世一切因緣法來看,你焉知過去世你所迫害於他的可能好幾倍。你豈不知冤冤相報,沒有以往的因,怎麼知現在的果?今天的果可能就是往後的因。落在因果之中,豈不是因果輪迴嗎?生死輪迴?心怎麼能自在?心怎麼能開脫?怎麼能悟道?所以無邊苦惱,從此以後要放下。這個聽的進去,就不在為瑣事千般苦惱,萬般苦惱,心自然能夠清明,內心安穩。你呢?就是繞著自己走,太注重這些對假關係上,所以呢?終日不得安寧,即使坐下來也是豆腐欠了了幾年?還沒有還?很多很多的事情,都要從自己的心打開,把自己的心胸打開。不要再繞著自己的內心。所以各位,靜坐!靜坐就是要放下這些。靜坐之中不怕念頭升起,凡所有念是庫存的意識,就像在清水垢一樣,沒關係。翻攪起來,一放一放,就永遠放開,放放放!放到最後,放無所放,沒有放的了,內心自然就就清淨安穩了,所以你能夠在那裡無念靜坐五分鐘,一個小時,可能嗎?對你來講,可能是困擾。若是能做得到,你不要給我講解脫。你不要說你修的多高,那沒意義吧!

所以要跟各位講,每個人內心都有熬不過去的地方,每個人內心都有很多結,不管是以前的還是現在的,你一坐下來,念頭就一直浮現。念來隨著氣向上一放,沒了。但是有些念頭放不掉,整座都在那裡八年抗戰,放不掉怎麼放?放不掉很簡單,師父教各位守腦中心的方法各位還記得嗎?不管光明黑暗,不管有沒有,就直接面對。浮現出來,如果縈繞不去,雖然不想它,可是還在心頭。就靜靜看著它,無念看著它。不要跟著它起伏,沒有意識的看著它。然後繼續把心放開,把心氣舒散開來。慢慢的,前面的念頭就模糊,乃至最後自然而然無念。如果想起十八年前被那個負心的人,或者被那個什麽人欺負了,或者發生了什麽樣的錐心之痛的事情。忽然間想起來,心痛啊!知道心痛的感覺嗎?大家都有心痛的感覺。比如說父母親過世。有時候半夜醒來,睡不著,痛到內心睡不著,這很痛,才知道什麼叫心痛…. 不睡覺一定有事啊!

很多人我們去看事情太粗糙,看表面。照道理應該是這樣,不應該那樣子。世界上的事情如果能照道理來講就通的人,沒有壞人,也沒有衝突。道理是這樣,我們知道佛法是這樣。可是內心我們有習氣。這個習氣致使我們有很多的落差。所以就困難….傷心的事情,心痛的事情。有時候痛還分好幾種,有些人遭受到環境中不可抗拒的一種破壞,比如說日本的海嘯或者來了一場火災,一夜之間什麼都沒有了。那也是一個痛苦。從擁有到沒有,世間人以擁有一切東西來保證自己,那我們學佛人要從內心的自在來感覺到自己,不是靠外在的。所以常給各位講過一句話:真正的自在不需要任何東西,這樣真正的從我們內心踏實。

靜坐之中湧現心痛,這個時候你要講詩情畫意一點:享受那種痛的感覺。有一份淒涼心痛的感覺,那是多麼美妙的事情。你就看著它痛。心痛大部分都是在這邊(指指心口)嘛!應該不是腦痛嘛!那不就是頭痛啦!和我們修觀一樣,我們修觀的時候把種字修到非常微細的時候,氣要入脈的時候,心口會癢癢的。甚至有時候會有一點緊。一方面要縮小,一方面要放開,因為放開才能更大的集中。那更加的集中才會有更寬廣的氣場。就像觀腦中心一樣—– 看著它 放開它 順著心氣放開它 到最後會昇華,一切就會平靜。所以今天不是在和各位閒聊,因為你要面對你的內心這種問題或者習氣。

閉關的時候有一個師姐,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經過家庭衝突,家庭一定會革命的,革命就是改進提升家庭生活品質的方法。衝突就是最有效的溝通,衝突之後,每個人都會把心中的話,毫無保留的統統丟出來,從對方丟出來的話發現到原來是這樣子,一切的現狀有改變嗎?沒有。衝突過後還是老樣子,可是衝突之後發現大家越衝突大家相處的越來越ok,不是鼓勵大家衝突,不來幾次大吵大鬧事情絕對不會和諧。衝突之後說好聽點是大家學會了控制,稍微尊重他一下下,其實要和各位講:衝突之後事情沒有解決,之所以改變,是你的心態改變了。你的心改變了什麼?因為在衝突之中你瞭解,徹底瞭解到對方的問題。

第二個,你也做自己的改變,你為什麼改變?因為你接受,接受才會改變,不接受怎麼會改變,所以發覺到他還是老樣子,我還是老樣子。可是我們彼此都接受對方,所以就沒事了。是不是這樣子?接受不就是一種看開嗎?是由於你對事情對人生的必然過程和結果認知看開接受了,而更直接的回顧到佛法中,如果你放下你自己,就會發現路不再狹隘,比較好過一點,現狀沒有改變,心態改變就不一樣了。所以一個禪宗的修行,不是在那裡修行,你今天要修行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自己的心,瞭解自己的內心,就可以瞭解眾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