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介真言宗與各宗修悟次第之差異

顯教為釋迦牟尼佛證等正覺後,依眾生根器應時而說之教法。天台智者大師將佛陀講經之內容與對象,分為五時教。第一時教-說華嚴經,佛陀住於華藏莊嚴世界海,惟法身大士能見之、聞之。第二時教-說阿含經 ,佛陀為接小機而說苦、集、滅、道四諦。第三時教-演方等(即維摩、 楞伽等經),佛陀斥責小乘而讚嘆大乘,破聲聞、緣覺二乘之法我執,使之入菩薩地。第四時教-談般若,為羅漢弟子談般若妙諦,令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究竟清淨。第五時教-開權顯實說法華,佛陀為聲聞、菩薩說純圓之教,且為學(三果以下)無學( 四果阿羅漢)授記成佛。最後臨涅槃時,說涅槃經。歷代祖師大德因根器之不同,其所宗之經典亦不同,故行解、領悟各異,因而佛教遂分成現今之律宗、禪宗、天台宗、賢首宗、法相宗、三論宗、密宗、淨土諸宗,惟佛法浩翰,廣博如海,非隻字片語所能詳述,故在此對顯教各宗只以提綱契領之方式,簡單敘述,而 對於由法身佛-摩訶毗盧遮那佛自證法樂所演傳之真言密法,則敘述較深入,以期大眾能對真言宗之理相有更加一層的認識。

各宗修悟次第之不同,比較重要的,可分為四點,一、緣起現相、二、發心根本、三、修行時分、四、行位階差,分別敘述如下:

壹、緣起現相

緣起現相者,即各宗對於萬有之開展、生起之緣由,及所現之相,所認識之不同也。小乘行者,認為宇宙中生滅之原則,皆自己造業自己受報,不外乎四諦、十二因緣二種,因貪、瞋、癡三毒,役使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造下惡業,令生死苦報連鎖不停,故稱三毒之業為污染自性的根本,因為三毒造業之緣,而感起輪迥三界之果,故名--業感緣起。

法相(唯識)宗認為所有業識皆含藏於阿賴耶識中。一切萬法的形成,皆是眾生無始以來所造之業,陸續儲存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中,久受煩惱及業之熏習,次第變異成熟,而招現行之果,故名--阿賴耶緣起。

法性宗(三論宗)則依無明為緣,熏習真如心體,而現起萬有之差別,所謂如來藏,隨緣成一切法,而如來藏,自性之體不受外緣而變,故名如來藏緣起,其所顯現之相,亦會歸於真如,故又名--真如緣起。

天台一乘圓教,則認為一切色、心諸法,即有為無為諸法,皆沒有單獨存立的,說一法,即成一切法,因為彼一切法之緣由,而現起此一法,而彼一切法,若少了此一法為緣,也不可能因此現起,即萬有之一切,皆緣於其它萬有而起,所謂--法界緣起是也。

真言宗則認為一切色、心諸法,皆地、水、火、風、空、識六大所形成,前五大屬於物質,後一大屬精神,物質與精神互相遍滿法界,而不相妨礙,隨一切因緣聚散,而合成一切萬有諸法,故名六大緣起。此六大之總體,地--堅固、水--濕、火--煖、風--動、空--無礙、識--了知,總之六種德性,稱為一法界,而六德所合成不同之事相,歷然不爽,稱為--多法界。此與天台--法界緣起,名稱雖然不一樣,而意義卻相同也。

真言宗對於現相諸法,則以四種曼荼羅包括之:

(一)大曼荼羅 綵畫法界一一佛菩薩相好圓滿之形象是也。
(二)三昧耶曼荼羅 綵畫佛菩薩所持標幟、刀劍杵蓮是也。
(三)法曼荼羅 綵畫真言種子字、咒鬘是也。
(四)羯磨曼荼羅 綵畫佛菩薩隨事業差別,所相之種種威儀動作是也。

以上乃就佛菩薩之法界一方面來說,實則十法界眾生之身皆名為大曼荼羅。山河草木、有形物質皆名為三昧耶曼荼羅。語言文字、一切聲響,皆名為法曼荼羅。一切動作、行住坐臥、幡飄樹搖,都為羯磨曼荼羅。故此四種曼荼羅即包羅一切法相,且各個相互具有,其體則為六大,其用則身、口、意三密也。身為諸法之本能,語為諸法之德號,意為諸法之真理 。之所以言「密」的道理,乃此法為如來自證之境,非生死凡夫能猜測瞭解,故稱之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