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明王的精神

另外一點,不動明王是卑微的奴才相,跟愛染明王是不一樣的,愛染明王是國王的長相,在日本有的是兩個頭的刻法,一頭是愛染明王一頭是不動明王的結合,但下半身是愛染明王的形像,還有愛染明王也有一頭男生一頭女生的,另也有愛染跟不動明王的合體,一般稱為「厄神」。而不動明王有四種化現,有大日如來化現的,有釋迦牟尼佛所化現的,也有金剛手菩薩所化現,除蓋障菩薩所化現的,還有一種是過去祖師大德修法感召所得到的,那個化現是金色的,但不管是哪一尊的化現,都同樣來自於不動明王的精神,只不過是相應的次第不同而已。還有以大日如來化現或金剛手化現,在顏色上也會有區分,然實質上不動明王就是不動明王,沒甚麽差別,如高中的你跟大學的你,本質上都是你,沒甚麽差別。只不過不動明王會隨著行者內心契入的精神層次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召示現。

那不動明王還有隨行的兩個童子,也有8個童子或36個童子的,如果以不動明王有8個童子來講,胎藏界有中台八葉九尊,如果中台是不動明王,八葉就是八大童子,此時不動明王就是大日如來的化現,就是金剛薩埵的化現。如果是36個童子,就是依金剛界37尊來論,金剛界中央乃是以大日如來去開展而成為金剛界37尊,那36童子加上不動明王,則正好是37尊。不過一般看到的組合是不動明王跟兩個童子,其中右邊合掌的(或持蓮花)叫kinkara(矜羯羅),左邊拿一根棍棒的叫cetaka(制叱迦),那真言密教講三部,如以不動明王為佛部,則加上兩個童子就是三部…佛部、蓮花部、金剛部。一般常會看到一尊佛旁邊有兩個脇尊,就好像阿彌陀佛旁邊有觀世音大勢至一樣,在密宗這兩個脇尊一個代表理另一個代表智,那蓮花部的kinkala就是理,金剛部的cetaka就是智,所以是理智不二。

再者兩童子中一個雙手合掌有一種至心歸命的樣子,或拿著蓮花很柔順和顏悅色的樣子,代表慈悲、善的一面,另一個怒目而視拿棒忿怒的代表方便、惡的一面或代表降伏的,那也可以說拿蓮花的這個童子代表順,另拿棒的童子代表逆,因為每一個人的內心裡面都有善惡思想,有時善念比較增長,有時惡念比較增長,這個叫順跟逆。所以如果不動明王是你的心,兩個童子就是內心裡的順跟逆、善跟惡、慈悲跟方便調伏,這兩面性德一個是煩惱一個是菩提,若能將善惡順逆加以調伏的話,身心就能夠如如不動,就能夠成就菩提,故言煩惱即菩提,而煩惱菩提的綜合體就是不動明王。

因為每個人心中的魔鬼與天使是同時存在的,就像有時理智跟感情會有衝突一樣,而若能透過修行而善加於調伏,令其達到一個平衡,如慧能大師所言不思善不思惡,當下即是,如此心不落於善惡,就不會在因果中迴圈,況且若能直取不動明王,離開善惡兩道,內心如如不動,縱使善惡隨伴兩旁又如何?善惡興許只是一種善巧方便的運用與智慧的開展表現,正如古代君王的治國之道,滿朝文武,适才適所,忠良與奸佞並用,反倒能藉以維持另類的恐怖平衡,即是一例。

接下來我們開始來解釋不動明王的精神內涵,首先持利劍者…祂所拿的那一把劍,那是智慧的劍,總釋義這邊有提到以利慧之刃,斷其業壽無窮之命,得大空智生,承如來忿怒之命,欲盡殺害一切眾生也,劍對修法的人而言,劍就是智慧之劍,可以斷除一切,而什麽叫業壽?因為眾生就是業力的呈現,無論善業惡業…貧賤富貴高矮胖瘦面貌長相等等凡所感召的一切,甚至於需要吃飯喝水呼吸空氣等也是業報,所以說眾生就是業報之體,就是業力的總結,今以智慧之劍斷除無窮無盡的業,把眾生一切的業殺盡,正如般若理趣經講…設殺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墮惡趣…,此有情亦是指業報之體,故言若能斷除一切業識,即能夠證得大空智。

「…承如來忿怒之命…」,忿怒不是生氣,忿怒是一種攝受、摧破、迅疾、威德,如來者自性也,以自性如來的大空智慧力量,迅疾忿怒的斷除一切無明,殺盡一切眾生,摧破一切業力,把業報殺掉摧毀掉,那就是這一把劍的力量。所以當你握住這把劍時,應該升起這般的覺受…具有如來無比智慧的光芒,得以頃刻間摧破一切眾生無量的業力,也就是殺盡一切眾生,如是業識已除,自然能夠證得空性得證菩提。

那有的不動劍形是三股不動劍,就像這支三股杵,把中央這一支伸長變成劍,這邊是握的地方,那不就是三股劍嗎? 三股即是三密,眾生的三業跟佛的三密融合,所以這是由三密所呈構出來的一把劍,以佛的三密契入眾生的三毒,即能轉識成智。那我們道場的不動劍下面是用五股杵,上面是用三股,各有其義涵,例如五股就代表五方佛智或五部…佛部、蓮花部、金剛部、寶部和羯摩部。

再來持羂索者,羂索是什麽?就是不動明王的繩索,世間的繩索是用來捆綁東西的,而四攝智裡面有鉤索鎖鈴,其中的索就是攝受意,用四攝的方便力,用羂索將其綁住,再用智慧的劍斷除其無明…。那不動明王的繩索,一邊是垂一個獨鈷的形狀,各位看這支獨鈷,這是一個獨鈷的頭,獨鈷兩邊或者這邊則綁了一個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