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明王的精神

不動明王在真言宗是一尊非常重要的護法,而密法裡面講三輪身…自性輪、正法輪、教令輪,不動明王乃是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以胎藏界而言,大日如來是自性輪、般若佛母為正法輪、不動明王是教令輪,而金剛界則是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降三世的組合,所以金胎兩界各有其教令輪,一是降三世一是不動明王,然我們在大日略軌所教授的是兩界大日尊,當中乃是把金胎兩界大日如來的理趣合成一體,因此在法本後段就有金剛界五佛及金剛薩埵,也有不動明王、愛染明王跟降三世,另也有人說愛染明王是蘇悉地,依三部的講法就是金剛界、胎藏界、蘇悉地,由上可知不動明王乃是金胎兩界不二、理智不二的護法明王。 

各位修真言宗這麽久,過去不動法也教了很多,諸如劈不動劍…種種,對不動明王更是耳熟能詳,然而除了內心的一種信仰推崇之外,各位對不動明王的瞭解有多少?對不動明王真正的精神與內涵又瞭解多少?有些人捫心自問後可能會發現真的是微乎其微。基本上每個人修一尊法都想要相應,都希望能夠與本尊感應道交,然而相應的重要關鍵是:一定要徹底瞭解本尊,打從內心感受到本尊的那一份精神,也就是說要能夠真正的進入本尊的般若理趣、本尊的性海裡面,如此才能與本尊不動明王相應!其若不然,那就會像以前各位在劈不動劍時,大喊一聲唉…可是喊得再大聲,內心好像沒什麽感覺,起不了任何作用,內心無法跟它有所連動,問題就在於不瞭解…什麽是真正的不動明王?因此不動明王的那一份威德、精神力、如如不動的力量,在內心沒有任何體受感受,當然就無法把那一份力量發揮出來。那為了彌補這個缺失,師父就整理了一份講義資料,希望能夠説明各位對不動明王的精神與內涵有更深入的瞭解。

我們講過要認識瞭解一個人是從他的長相開始,而要瞭解密宗的佛菩薩則是從祂的形像開始,好比說祂的形像為什麽會畫成雕成這樣?因為那就是祂的功德的展現,因此接下來就為各位來講解不動明王形像功德總釋義。

首先要介紹的是不動漢語讚…初發菩提心 金剛不壞智 寂然三摩地 名為不動尊…事實上此短短的四句,實已道盡了整個不動明王的精神以及修法住心的要義。初發菩提心是開始,寂然三摩地是結束,開始就是結束!簡單講,什麽是不動明王的心?就是要具足了菩提心,而明王是什麽?祂是可以斷除一切毒害,降伏一切惡魔,護持一切佛法的護法,也就是說祂可以令修行人免於一切的障礙幹擾,免於一切的困厄…然而這些必須要有極高度的智慧才有辦法做到,這個智慧不是世間的智慧,乃是依住于初發菩提心而成就的金剛不壞智。以世間法來講,此種智慧可以讓你在做決斷時內心非常的清澈,不被自己的欲望所蒙蔽,以致做出錯誤的選擇,不被虛幻的事情假像誤導了你的決定,能夠用一個非常清澈的心,很直接的面睹所有事情的真相,然後能夠很有智慧地做出正確的抉擇。當然金剛不壞智不是這樣的解釋,此處只是方便性地做一個說明。

換言之,初發菩提心是不動明王所安住的基本心態,因此各位要修不動明王的法,首要須安住於菩提心,但除了安住本具之理之外,在用的方面還要具足了金剛不壞智,方能在錯綜複雜的所有過程當中,降伏斷除一切障難,所以智慧是用,是顯現出來的,而菩提心是「理」,是本具之理。而一個人若能安住於本有菩提心,又能成就、具有金剛不壞智,這樣的人於三界中自然能調伏斷除一切,于一切處自然能安忍不動、如如不動、寂然不動,故言寂然三摩地,即是不動三摩地,名為不動尊。基本上不動漢語讚已經很簡單地把不動明王重要的住心跟各位講了。

那一般標準的不動明王形像就是卑微的童子忿怒形,特別用到卑微、忿怒的字眼,各位要用心去瞭解,再者最原始的不動明王畫像是一個童子相,不過演變至後世所畫的就都已經參雜了個人的意識作用了。其身體是赤黃之色或青黑色,一般看到的不動明王身色,大部份都是赤色和黃色的混合色,或者是青黑色的。頭頂上有七個髮髻,髮髻上面有八葉蓮華,右手拿著大慧刀印,就是劍印的劍,拿的是一把劍,左手拿著一條羂索,又叫金剛索。頭髮是束起來垂向左邊的肩牓,細閉左目,即左邊的眼睛是微閉起來的,只有張開右眼,然後右牙出,右邊的門牙蹦出如暴牙,且以右下的牙齒咬緊右邊的上唇,左邊的下唇則微微翻出來,這整個描繪得很傳神哦!各位試著做看看,光是那個表情就非常忿怒了,也醜怪得很嚇人,不過這種凶這種怒,本身就是一個降伏,對無明習氣、對一切障礙,就是一種很直接的降伏,對天魔是直接了當的恐怖降伏。然後額頭有皺紋如水波的形狀,坐在岩磐石上,身形是卑微的樣子,又有些肥肥胖胖很粗壯,這個卑微其實有其很重要的一個內涵,而且身體粗壯肥盛的奴才更好用,總之不動明王現奴才相,實乃為護持一切眾生,直到成佛。故言其身卑而充滿肥盛,做一種奮怒之勢,極其忿怒的樣子,各位看前面壇上的不動明王就是有一種忿怒的形像,然後從祂的身體遍出一切火光,遍出金翅鳥般的火焰,以上這些大概就是不動明王最基本的形像描述,基本上標準的畫像也大概是這樣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