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宗灌頂次第之淺說

讀者若經上文「 何謂說真言宗 」之介紹後,應知曉真言密教之表意,若欲進而知其真意,則須實際修持真言密法,但修持真言密法先當「入壇灌頂」,灌頂後方能受秘印、秘明而修持。

「灌頂」原係古時印度太子即位時,先佈設印度國之領土圖,圖之中央置獅子座,令太子登座,再取四大海之水於寶瓶之中,表示統領疆域,然後父王將寶瓶之水,灌於太子頭頂,完成繼承王室位統之儀式。真言密教習之轉用,將澄湛五智之法水集於器中,由阿闍梨將之灌於弟子之頂,以喻洗去無始輪迥中執著於身、於心之無明穢垢,使顯本來具足之清淨自性及佛智慧,從此而後一切聖眾咸所敬仰,諸佛菩薩皆悉加護。

「灌頂」在密教是極莊嚴隆重,而且是授受任何印、明時不可或缺之儀式,阿闍梨給弟子灌頂之刻,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皆臨壇場,予以證明,諸天善神皆與妙會,因此,若有人沿習妄作,漫授漫受皆嚴犯三昧耶罪;或未經灌頂而念誦;或向未灌頂之人示說密咒、印者亦皆得越法之罪,罪同謗佛,定墮惡趣。此外真言密教之一切經典、文字,若未經師傳而誦持者,皆為「盜法」,不但誦之無功,反招大咎,此乃因「經典文字之字相雖人人可識,而字外深義無窮,非常人所能盡知,若非師傳必有誤其旨者」,所以不可認為「灌頂只是有相之儀規」而忽視之。

灌頂的種類次第,因(一)機(二)經典(三)三昧耶等三因素而異:

(一)因「機」是指阿闍梨因加來加持層次或因受灌頂者本來具有之善根的不同,所擇定的灌頂次第。一般而言,因機而分的灌頂種類、次第有:

(1)結緣灌頂 - 與本尊或諸佛菩薩結遠因緣之灌頂,也就是說結緣灌頂是不擇根機之良否,任何皆可授之。此種灌頂屬於「結緣遠證機」。

(2)受明灌頂 - 修一尊一印之法的灌頂,又稱為「學法灌頂」或「許可灌頂」;灌頂之前阿闍梨須先審入壇弟子持戒清淨否?信心堅固否?然後始可授之。此 種灌頂屬於「修行分證機」。

(3)傳法灌頂 - 選擇有大根大器、堪紹大日覺王之位、能延三密現證之脈者予以灌頂,使登大阿闍梨位,以擔荷密教慧命。此種灌頂屬於「發心即到機」。

(二)因「經典」所立,灌頂種類次第概可分之如下:

(1)依「大日經」,灌頂分為「印法」、「具支」及「以心」等三種灌頂次第。

(2)依「略出經」,可分為「智印」、「名號」、「寶冠」、及「繒綵」等四種灌頂次第。

(3)依「玉哂經」,灌頂可分為「除難」、「成就」、「增益」及「得阿闍梨位」等四種次第。

(4)依「金剛頂義訣」,可分為 「光明」、「甘露」、「種子」、「智」及「句義」等五種灌頂次第。

綜合以上所立,可將灌頂次第歸納成(1)結緣灌頂(2)息災灌頂(3)受明灌頂(4)阿闍梨灌頂(5)傳法灌頂(6)自作灌頂及(7)本尊灌頂等七種。

(三)依大日經之「五種三昧耶」,可將灌頂種類次第立分如下:

(1)未及灌頂-凡發心欲求禮拜,經師引入壇內親諸尊及供養,以除罪業,但不合授其言秘印者。此種屬於第一三昧。

(2)結緣灌頂 - 入壇受本尊一印、一明者。此種屬於第二三昧耶。

(3)受明灌頂 - 入壇受一部、一尊儀軌者。此種屬於第三三昧耶。

(4)印法或事業灌頂 - 所謂「印法灌頂」是指大器之才,乏於資財者,但以印法作之無諸作業之灌頂。所謂「事業灌頂」是受灌頂者應盡其所有,作盡供養,使福施無窮。此二種皆盡通真言儀軌,堪任師位。屬於第四三昧耶。

(5)以心灌頂-灌頂時不選擇良吉時日或方位,其師先入密壇而住三昧,以秘密加持力使先在外而待命之弟子,自然得金剛手菩薩之加持,然後引之入室,睹曼荼羅諸尊之位,宛然呈現,復以加持力故,受灌頂者手中自然蒙授妙花,供養諸尊,投花落處之尊即起,以妙音聲語安慰攝授,更取甘露三昧之水灌於其頂。屬於第五三昧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