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之教法分為顯教與密教,密教為法身毗盧遮那如來所說之經,皆如來自受用身為自受法樂故。與自內眷屬各各演說內證三密法門,其內容深密奧妙地直示佛的內證體驗,也就是顯教所謂果分不可說,離言說的境地,這種境界自法身大士以下,十地菩薩都無法究其竟,何況吾輩根機淺劣之凡夫,那能理解如來如實之語,因其不可解,故依此義稱為密教。顯教則為釋尊默察聽法人眾的知識根器而為陳說,並為適應眾生的心病而施於救藥,使與會眾人都能理解之教法稱為顯露之教,略稱為顯教。
既然佛之教法有顯密兩種,那麼他們的差別又在那裡?高祖弘法大師曾提出「六經三論」來立證論述。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四點:「一、法身說法、二、果界不可說、三、成佛之遲速、四、教益之勝劣。今略述如下:
一、法身說法:佛身有法身(自受用身)報身(他受用身)應身(變化身)之不同。辯顯密二教論云:「如來變化身為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等,說三乘法。他受用身為地上菩薩說顯一乘等,並是顯教。自性受用身,自受法樂故,與自眷屬,各說三密門,謂之密教。意思是說報身佛與化身佛所說的為顯教,法身佛所說的則是密教。「法身」一詞,不是真言密教的專用語,同時也是顯教各宗所常引用的。他們所謂的「法身」,乃是指真如、法性或空性等。以為法身無相,言語道斷,無說無示。僅僅以抽象的理念闡述理體,而不以現實佛來看待法身內證的境界,以為是超經驗之範圍,故避而不談。
實則,此法身是具備靈格的常恒之現在佛。歷史上的釋尊,雖已現涅槃不在人間,但此法身佛,常而遍存宇宙中,常放光明說法,度化一切眾生未嘗休息。凡夫因為無明障蔽,所以不能見聞,有如陽光普照,而目盲者不得見,雷聲隆隆,而失聰者不能聞。茲引述楞伽經、以證法身說法之義。如佛告大慧:「報佛說法乃說一切法自相同相。若法佛說法,則是離心相應體故,內證聖行境界故」。是名法佛說法之相也。力倡法身佛說法,宇宙神秘的開屝之處,真言密教才有所謂「密教之所詮」。而感得這法身的說法,以文字、標幟、音聲來表理者,就是真言密教。
二、果界不可說:此果界或稱為果分,亦即佛之神秘體驗。這神秘體驗之世界是冷暖自知之境地,若無直參且體驗,則不易體悟其風光。因此法相宗與三論宗云:此果分非言語,心量能思惟,表現與論證。故云:「言斷心滅,或言亡慮絕」。又天台止觀云:「一念心中,具三諦」。以為已極盡其玄妙,而其百非洞遺,四句皆亡,只有佛與佛之間,乃能究盡之處。而華嚴宗謂此果分不可說,置此於言詮之外。
然真言密教,即以特定之音聲語言(真言)、文字(種字)、咒鬘、或特種手態(手印)、事相(如壇場、法器)、標幟(三昧耶形)等去象徵。將此不能見聞思議之神秘體驗世界,得以直接地以見聞思表現出來。此神秘體驗之果界的直示、表現、解說之特殊方法,即真言密教之特質。
三、成佛之遲速:一般顯教咸認為一個學佛者,由發心修行,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然後證果。即使宣說「 龍女成佛」及理論化之「疾得成佛」之天台與華嚴宗,也始終提及理論,而未言及實踐的方法。由是觀之,天台與華嚴,亦僅入真言密教之初機而已。真言密教根據菩提心論所說:『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而立『即身成佛』之宗義。並提出三摩地修持念誦法之實踐方法。行者由雙手十指結成契印,身住於如法之座,口中念誦本尊之真言,宣說諸佛的內證,闡述宇宙萬有的實相,心中觀想本尊之咒鬘,契入本尊圓滿的德行及其本誓。此時本尊之三密,加持感應於行者的三業之上,一再薰習,即能與本尊之三密相融相涉,成為一如一體,而達於自心澄淨,斷除俱生我執、法執、無明種子,超脫宿世業力於自心中開顯了諸佛諸尊的密嚴淨土,進而與本尊同一境地的「即身成佛」。
四、教益之勝劣:真言密教與顯教最大的差異,在於「法身說法」為其基本,其教法以無限絕對為其力點,此天地間的一切事物,彼此相涉相聯而活現於全一,不捨各自的立場,自己建立世界,各以宇宙一切為背景,一刻一瞬地活現於無限絕對體驗之教。其見地之高超、教理之殊妙,非顯教所可比擬。在六波羅蜜經中,佛說一切法寶,分為五藏。一、阿難,持修多羅藏,比之於乳。二、優波離,持毗奈耶藏,比之於酪。三、迦衍那,持阿毗達磨藏,喻生酥。四、文殊師利,持般若藏,喻熟酥。五、金剛手,持陀羅尼藏,譬如最上醍醐。醍醐之味,乳酪酥中微妙第一。故佛陀已自說,真言為最上法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