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弘法大師的創教
日本弘法大師空海於西元805年進入唐朝惠果大師之門,得傳兩部秘密大法,盡得西元七世紀中葉所形成之純密的菁華,傳承唐朝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所開創的「中國純密教」系統,並於西元806年十月歸國後,開始弘揚真言密教,建立自己完善特有的教義與判教理論體系,使真言密教在日本獨立於顯教,開創了
兼重理論與實踐的佛教新宗派「真言宗」。以大日經、金剛頂經、菩提心論等經典為依據,主張六大是萬有之本體,諸法之實相,為法界之體性,眾生與佛的六大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而大曼荼羅、三昧耶曼荼羅、法曼荼羅、羯磨曼荼羅四種曼荼羅是六大本體所顯現的諸相貌,佛的四曼與眾生的四曼彼此相即相入性,進而提出「即身成佛」的可能性;並指出身、口、意三密是法界六大的活動與功能作用,認為在本質上眾生與佛的身、口、意三密是沒有差別的,藉由相互感應加持可使眾生證入佛道,從而論證眾生藉著修行實踐可以「即身成佛」。
二、東密的分派
弘法大師所創立的日本真言宗,相對於奈良時期的南都六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成實宗、俱舍宗)等傳統佛教而言,是一大改革,在日本真言史上佔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然而,為有別於最澄所創立的「台密」,故在日本稱空海的真言宗為「東密」。空海弟子眾多,尊卑同門,有皇室貴後,公卿大夫,更有普通的道俗男女。據說以空海大師為主而受結緣灌頂的弟子超過萬人,其數目之多難以想像。然其中能夠登堂入室,窮究真言密教,並由大師親授傳法職位者,有十大弟子。這十大弟子是:真濟、真雅、實慧、道雄、圓明、真如、杲鄰、泰範、智泉、忠延。就真言宗而言,空海之後在教相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創新,只不過是傳承空海的教理體系而已;但由於為了迎合皇室貴族的信仰心理,除災招福的加持祈禱極為隆盛,故在事相方面就變得十分複雜。因此,由於事相上的作法儀式不同而分成許多不同的流派。
十大弟子之中對後世影響較大,門流最勝的是實慧和真雅兩大系統。實慧的法脈由其正嫡弟子,禪林寺的真紹繼承,真紹再傳給分派的關健人物「宗睿」。宗睿幼登睿山出家,跟隨傳教大師的弟子義真學習天台教法,後又隨圓仁、圓珍深究台密,後來轉歸東密,成為東密真紹的付法弟子,亦曾與真如親王一起入唐求法,向法全等學習帶台密傾向的密教。就這樣,宗睿的東密自然地帶有台密思想,因此他與高野山純然繼承空海大師法流的真然常有不和,因而隱約形成東密分派分流的淵源。然而,真雅的另一位弟子「源仁」,卻又稟受了真雅至真然和實慧至宗睿的二法流,並把二流統一起來;但是源仁門下的益信和聖寶,又有不同的傾向。益信稟受實慧至宗睿的法流,所以,其東密思想體系包括了台密法流。益信一系直到十世紀寬朝時即興盛起來,他在嵯峨的廣澤建立遍照寺,傳播帶有與台密融合傾向的真言密教,因此開創了真言宗的「廣澤流」。而聖寶前後師侍真雅、真然,只接受了弘法大師直傳的法流,直到十一世紀前期,聖寶至仁海時即興盛起來,他在山城的小野建立曼荼羅寺,傳授真言密法,因此,開創了真言宗的「小野流」。所以,廣澤和小野二流即被稱為真言宗的根本二流。後來廣澤流分化為六派,小野流亦分化為六派,合稱「野澤十二流」,後來十二流又逐漸分化為三十六流,乃至七十二流等許多流派,使真言宗呈現出多種多樣之姿相。
如果追究東密真言密教分派的最初原因,最主要的是東密與台密在政治地位關係與思想體系的不同傾向所造成的;然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密教團勢力的分佈,主要有以御室仁和寺為中心的洛西派(廣澤流)和醍醐山為中心的洛東派(小野流)兩大派對峙。宇多天皇以益信為戒師,落髮出家後,即為東密的傳燈者,君臨御室仁和寺,後來其繼承其法燈者皆是金枝玉葉出身,所集徒眾多為出自名門貴族,故洛西派的東密教團自然帶有名門派的密教特色。而與其相對的醍醐山開創者聖寶乃至觀賢一系傳承,都是以法驗家傳教,並不是出自名門,其徒眾多是仰慕法驗而來者,故以醍醐山為中心的洛東派的東密教團自然帶有平民凡族的密教特色。自從真言宗分派為小野、廣澤二流之後,兩個法系便有意地各自發揮其特色,因此,在修法實踐事相方面,即表現出種種的不同,而造成日本真言密教分流派別繁盛的主要原因。然而,此種儀式上的相異分派,只不過是事相上的論爭,在真言教相方面依然是謹遵空海時的教理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