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10高雄共修
最近在台北發現有些現象,在此跟各位做分享,就是關係到修行人的心態問
題。大家都想修行,想修行成就,這是不可否認的事情,可是各位都知道,修行
的重點在於發心,就是心態問題。如果能往內心修,當然就能成就,如果只是在
外相上追逐,是種外道行為,最後還是一場空。一個修行的過程裡面,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是師父肯定或者師兄弟肯定或
者任何人肯定,都抵不過你內心的自我肯定!因為你的修行對你來講,到底受用
不受用非常重要,解脫也是你這顆心,不解脫也是這顆心,受用不受用都是這顆
心。所以任何修行如果離開這顆心,是不好的現象。各位修行佛法以來,都知道除了修菩提行,勤修智慧之外,也知道多做善事
,多幫助別人,多發心護持佛法,對個人來講,可以增加福慧。所以很多人要他
做善事都非常樂意,不過這裡面,就是師父剛才講到的,任何修行離不開這顆心
。不是你在做了什麼樣事情,或是你做了多大的事情,跟你這顆心不起相應,對
你的慧命來講是零,或許你增加了很多福報,可是對解脫道上來講是没有幫助。有時候,常常看到有些事情,比如說,道場或哪個師兄弟或左鄰右舍的一些
人,有痛苦需要幫助時,如果有空時,舉手之勞都會去做這些事情,每個人都可
以,這隨手之勞是發心不正。何謂發心不正?這事情我們不要講理論,希望各位真實哪天看到事情時,在
時間及生活步調繁忙內,特別停下腳步放下其他事情,特別安排時間去做這件事
情,如此肯定是很有心。各位做了以後,去看看你內心的那份感受,跟舉手之勞的善行,是截然不同
的。就像我們雖然可能停下來,去幫老婦人扶她過街道,這是很平常的,跟你在
店內看到老婦人要過街道,特別去扶她過去,都是一樣的行為,可是發心不同,
果報不同。所以,各位從今以後學習佛法,希望以這個例子作為你們的參考,希
望能夠在發心處多加著墨。最好的發心是本乎於人類的天性,人性本善,看到一個子孩哇哇大哭,肚子
餓了,就會想儘辦法給他牛奶喝,讓他能够遠離痛苦,任何人都會去做,那是從
內心做出來的事情。在做的過程中,猶如金剛經所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壽
者相、無你我他的對待之心,三輪體空,就是發自於本自內心,很自然的去做。各位從自己天性自然的心去做,做每一件你覺得應該做的事情,這樣的話,
日子久了以後,你這個人就很天然,天性自然活潑,天真不虛假,從內心出來,
任何人可看出純真,人性之美,希望各位在修行密法之餘,這些基礎功夫要多加
修養。再比如說,叫你拿幾萬塊去救助育糼院,和跟你說特地送一藍水果去育糼院
,有些人說捐錢可以,可是要特地老遠送水果去,覺得有點麻煩,這些都是我們
現在社會上,你我他都可能會有的毛病。今天師父跟大家講,這個心態上希望大家自我去衡量,修法修到真確之處,
只論心不論相。所以,所做的一點一滴,都對自己的內心交代,不對其他人交代
,不是佛法講應該怎麼樣就要怎麼做。所以,師父前面所講每件事情,真心之處,該怎麼做的,自己心裡有個譜,
真正確切的依照自己所覺醒、所覺照的好好去做,那就是在修行。佛法講往內心
求,是正道、是佛法,往心外求是外道。所以向來没有說用金錢去買慧命,也没
有外表事相去買慧命。慧命是一種智慧,一種本性的覺醒,必需要各位從內心起
修。有時我們雖然懂非常多的佛法,但卻常流於高空論談,就是打高空,我們的
行為實際上跟不上。雖然,修行是一種很自然的,解脫不是強迫、壓迫性自己去
怎樣,可是各位不要忘了,如果没有自我反省,自我鞭策的力量,到底是隨緣自
在,還是像嬉皮一樣,隨緣散漫,自在跟散漫,隨便跟方便,我想是一線之隔。我在台北看到一些人非常發心,比如說,大眾需要些什麼東西,今天跟他講
,明天或馬上就拿來了,有些人他的態度就不一樣,等下次去的時候順便拿過去
,這些問題很淺顯,在你們四周圍都可以看到的例子。這兩者,馬上拿去和下次
再拿去,也没有哪個是對哪個是錯。因每個時空情節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在心態
,心態不同果報各異,心性之證入亦不同。前者認為現在大眾需要這東西,如果
我有這個機會可以提供,讓大家能因這樣學習方便,能夠聽聞佛法馬上受用,只
要大家成就,我就高興,我怎樣都無所謂,這是【無我利他】的大發心,與在自
己能力範圍,且不影響自已的便利性及順己心之喜好去做的,是截然不同的。「但願眾生得出離,不為自己求安樂」,一個修行人要時常有這樣心態,希
望做一切利益眾生的事情,儘可能的幫助他人修行,護持他人修行,助長他人修
行。雖然我們修的不好,可是我們對於佛法,大家都一樣的歡喜,因我從佛法得
到利益,所以非常高興的護持,沒有其他的想法,這種發心就純真。但是也不能
夠說【等下再做—】的不對,不能這樣講,每件事每個時間,每個點,他的時
節因緣及空間環境不一,但我要提醒各位的是心態的重要性。在我們以前接受一些教導,都有一種思想,就是〔佛事第一〕。比如說,今
天道場要做些什麼事情,如果每個人都是在你時間允許範圍,再出來發心。這種
心態就像前面講的,〔我有空再拿過來—〕,不能說那種人沒有發心,可是我
覺得尚差一截,很多鏡花水月佛是集眾志以成就,常需眾人有堅定之心方可成就
。在我讀大學時,雖然没什麼資源,可是在辦佛事時,常常捨掉自己的事,以
辦佛事為主。到現在還是有這觀念,個人的事情不會擺第一位,一定是以道場事
務為第一,因我覺得這變成很自然的認知。記得,我在大學時,我看到一張地藏
菩薩的法像,看得非常喜歡,後來就跟大乘印經社聯合助印,那時我就時常跑印
刷廠,從陽明山跑到萬華。有次要回南部過年節,我忙這事情忙到自己没有時間
去買車票〔當時一票難求,預購也難〕,可是,當我去買車票時,排前一位的被
告之沒票了,噫!輪到我竟然有票,或許是佛菩薩的加持,或許是湊巧。那時忙
佛事,常常都是火車快要開了,公車快要開了,在最後一刻才坐上車,或許這也
是另類的佛菩薩加持,真發心自能安渡一切困逆之境。長久以來,一般人以為師父很辛苦,不過在我個人來講,不覺得辛苦,也没
有辛苦不辛苦問題,因為這是心裡面喜歡做的事情,而且自己認為本來就應該這
麼做,覺得很自然,每個修行人本來就這個樣子。今天道場的事情,如果各位都
在你私人行程安排後,有空再出來,也是蠻發心,可是論到真發心,仍還不够。
我時常勸人家去看看「慧明法師開示錄」,這本書以前跟各位介紹過。慧明法師
是顯教和尚,本來不識字,後來唸六字大明咒,唸到顯密圓通,他講到發心有四
種,真信也有好幾種,希望各位能夠重溫舊夢。一分真心得證一分菩提!一分發心證得一分自性!如果你的發心是剛才講的
那種隨手之勞,我的多餘部分,或我騰出來的部分去做,當然你也俱足了善念。
如果你是屬於這樣在修行的人,但佛法不會在你的生活,生命裡面真正生根,不
能落地生根,當然就談不上開花結果。所以,各位一輩子在佛堂裡來來去去,真
心不發有如佛前呆坐之木頭人,就好像各位打坐一樣,從來就没有靜下心,當然
悟道渺茫。你們有些師兄弟,他覺得來道場是要修法的,不是要來工作的,這是錯誤的
觀念。什麼叫做修行?道場没有工作,道場所有一切都是修行,豈不聞搬柴運水
皆是修行中,這樣各位應該了解吧。所以修行如錯用心,叫做没有根,菩提果絶
對不能長成。現在的網路世界,大家非常方便,不用像玄藏大師,要去非常遙遠的西方取
經,一去一回多少年。網路非常方便,只要一指神功,所有資訊都出來,要什麼
大概都拿的到。但各位如果没有一個真心來相應,你的心態是方便之心、隨便之
心,心已經錯誤,根苗不正,所以最後完蛋,到最後流於形式化。在台北有些師兄跟我說,哪個師兄很閒,師父您就叫他過來,叫他來做,您
叫他他就過來發心。我跟他講,師父要各位的是真發心,真發心就不用人家講,
從你的內心騰出來,拿出真心,你自然就能克服你的環境去做那件事情,那是真
發心,因為我的修行也是這樣的。講個非常不好的例子,比如說,今天你某個親
屬重病住院,你再怎麼忙,你是不是也要停下工作去照顧他。就像這樣,佛法在
你的生命之中,到底佔什麼樣的位置,如果他是你的生命之最,那你第一個優先
就是他,如果他只是你的一個陪襯,那當然就是你有空閒之餘,你再去做。佛向來不誆人,佛法没有貴賤,不是貴人,你的成就就高;也没有說你是下
下之人,你的成就就低,没有這樣。佛法的成就取決於你的心,所以如果你的發
心真,就能够跟佛相應,你的發心不真,那當然有幾分就得證幾分,很公平的。
有時候看到很多人,一直營求於口訣,汲汲營營於儀軌,但是都忽略於收攝身心
。密教講究的身口意三業,很少人會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自己的念頭裡面,好
好的去收攝自己的身口意。今天跟各位講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從這個地方立足,再研習密法依法修
行,自然能成就,這叫做狂心歇息,狂妄之心、浮躁之心平息下來,心已經完備
,自然能夠承受無上甘露,自然能夠迅速成就。所以各位,不妨做一點自己能力
之外的事情,特別的發個心去做一件事情,會覺得感覺是不一樣的。就像我說,
我要過馬路順便扶了這個老婦人過個馬路,跟我看到一個老太婆要過馬路,我從
店裡特別放下生意,然後走過來牽她過馬路。因此修行不在於別人的感受,而在
於你當下,各位修行就要從這個心態去論起。道場是大家共同在正確的佛法,正知正見中,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是大
家共同借助這個地方修心養性,來磨練自己的地方。個人有幾分力就貢獻幾分,
從不勉強。我講過了,我當師父的,比如說哪個師兄有空,我没有這個資格去叫
他,因為我們修行人,就是自動自發,我要的是一個真心的覺醒。更何況,師父
也不了解你的處境,有些人很尊重師父,只要師父一開口,他就不好意思拒絶,
可是他如果要完成師父的事情,他非常的困難,會招受很大的困難,很多的不方
便,或者很多的人事不圓滿。所以當師父的,一定要去考慮到每一個人的立場不
同,更何況發心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有眼睛,你自己有耳朵,你看的到,你
聽的到,當然你自己會依照你自己的心去發心。道場最可貴的地方,就是集眾人的力量成就了一件佛事。今天道場集合大家
,各位在這麼困難的環境,擠出來這麼一點點的時間跟發心,集起來變成一個很
大很大的力量,讓道場可以繼續的運轉下去。維護道場的清潔,日常生活必要的
整潔工作,或者是上供下供,早晚課、供養佛菩薩。總總—-,讓法輪可以繼續
轉下去,這是各位很難得的發心,這就是道場的作用。你來道場也是一個真心的
供養,真心的做事情,就是真心的修行。點點滴滴都是在莊嚴各位的自性功德,
成就各位的真如本性,莊嚴各位的真如本性。師父相信每一個弟子都是依佛法在修行,所以各位,不要跟人家比,也不要
去看別人。但是你一定要記住師父跟各位講,如果真的想修行,就是要從心上下
手,從心地下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有時候,有些人在某一個限度很有心,可是講到真確之處,他有種種的困難
,我們要去體諒他。比如說,今天在打掃的時候,你可以出來,但有些人他没辦
法來,這也不是代表那個人没有心,這個人他有他的難處,他的時間性,因緣不
湊巧,總總—。師父講過了,做事情要問自己不是要看別人,就是在莊嚴你自
己。你願意做,你如實的從心地上去做,做了就莊嚴你自己的心,你在做的當下
,你就獲得。以前你們陳師兄,我就跟他講,廁所是最不乾淨的地方,但是廁所就叫作淨
房,如果你憋幾天不去的話,你五臟六腑都發火。但是淨房,也就是修行人要學
習作下下人,其實也没有所謂的下下人。在最難,大家最嫌棄的地方,好好的去
修養你自己,自己幾分的修養,幾分的自我修行。各位聽過很多佛教故事,以前在大陸的叢林裡面,有好多老菩薩、或者有些
出家的師父。有些人没讀書,但一心向佛,没讀書怎麼辦?一般就是先做火頭工
、廚房、燒材劈材,煮飯給人家吃,先積個福德。這是有道理的,從最底下的東
西,積福德,服侍人家,把自己的傲氣慢心折服下來。常常看到有很多人没有讀書的修行人,他們可以真心的、甘心的服務大家,
而且他服務的很高興,他覺得我修行不行,但是我護持你們,大家能修行,我就
最高興,他也没有想功德這件事,就是一味的歡喜心,就是希望大家能好,他怎
樣無所謂,是一味歡喜。他也想我没有讀書,我就學最簡單的,比如唸佛,唸「
南無阿彌陀佛」。往往這種人,就唸到要死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跟他講,哪天
哪日我要來接你,或者看到阿彌陀佛,就像剛才我講的慧明法師,他書也讀不多
,他也是這樣修上來的。以各位的知識,聰明才智都在這些人之上,但是相信,你跟我一樣,我們的
發心,我們對修持的要求,在心性上的自我檢點不够,這個要提醒各位的,我們
要往這個地方扎下根來,再配合密教的修行,那真的就是如虎添翼,也就能夠疾
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