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法本

《儀軌的好處 》
儀軌好在那裡?從凡夫地,慢慢教你如何修心…,而你照儀軌修,就等於在轉你的凡夫心成就本尊或解脫的境界。因此,為什麼要修?儀軌的好處就在這裡“你開始修,就開始在安心、在進步”,這就夠了。一切的修行,就在於一個安心、放心、自在,而不是在貪求功德的多少。當然,你要修整座儀軌的時候, 師父希望你能安排一個,自己比較能完全掌控、無後顧之憂的時間;或者你也可以修儀軌的部分或片段。因為,只要你學過這個儀軌, 師父就會告訴你,為什麼這個地方要修這個樣子?為什麼這個地方要修這個?修這個的意思是怎麼樣?了解了以後,你可以說:「這個部份我特別想要悠遊其中一下,今天我剛好有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就修看看」,這也算是加強做法。

如此看來處處安心,半個小時有半個小時的修法,一個小時有一個小時的修法,二個小時有二個小時的修法,但是此中所獲得的『皆等同一味,就是甘露味、就是解脫、就是安心』。

一時“儀軌修不完,怎麼辦?”
如果,儀軌修不完,修到那裡,實在沒有辦法的話,“那就算了”。如果你真的要離開的話,修到那裡就那裡,為什麼?因為,修行只求兩個字,“安心”或者是“放心”;修行不是在累積錢財,修行是一種內心的開展。

但原則上,你最好把整套儀軌修完;因為整套儀軌,本身就是一個道理;一個從凡夫到成佛、渡化眾生、行菩薩道的一個過程。你儘量把整個過程完成,你把整個儀軌修過一遍的話,事實上你就是把自己的內心,淨化過一次,會覺得身心乾淨多了,整個精神、靈魂,重新獲得新生。

修行在於安心,處處安心,而不在時間的長短、不在功德的計較。五分鐘、十分鐘坐下來讓心靜下來,什麼都不想,讓自己的精神放鬆,這是安心;三個小時我來唸唸咒語、觀觀本尊,讓內心產生歡喜心,這也是安心!一切的基礎都在安穩之中、安心之中開始,才能把內心的無量功德展現出來,才能跟佛菩薩感應道交。修行是一種自我的開展;開展內心本來俱足的“美好的佛性。

《 行前運動的重要性 》

上了座先調身,“一個不正確的姿勢,撐個二、三個小時,還撐的下去,久而久之,習慣養成了,要改變就相當困難”。如果你大部份時間花在修行上,相信姿勢,對於你的健康影響會很大。不要只看自己,看看外面的修行人,包括出家眾、在家眾、彼彼皆是,尤其參禪、打坐的人很多,為什麼很多人到最後身心的毛病都出來了。吃不好嗎?不是!這是用功不得法。師父教過許多調身和調心的行前運動,這些運動,一則可以矯正你的姿勢,二則可以增強你氣脈的暢通。
事先的運動,能幫助你把四肢百脈、身體的筋肉,做一番的活絡。氣血暢通,自然而然比較沒有妄念,心比較能安穩下來,比較能夠捨掉肉體上的障礙,而直接進入到你的內心世界:“從內心上起修”。這也就是“念動,念靜,動靜都在你的內心,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上座之前,不要忽略這些運動,做一做。把你的姿勢調好。師父再次提醒各位一句話
【“打從你開始修行,到你用功結束,這當中,你的姿勢要中規中矩,保持中心軸現前,一定要保持身心的放下,身心的安穩”。】

我們先不談心理上的調適,先由肉體上來講,譬如:你從頭到尾,心理沒有調適好,觀不出個所以然來,可是至少你的身體,是如法的坐好,按照 師父所要求的這些“放鬆…放下等,至少修兩個小時,就等於練了兩個小時的功夫,心理上得不到解脫,肉體總是得到健康吧!氣機就旺盛了。

可是,很多人以為“解脫只是心理上的事”,而不管肉體。事實上,這樣也未免太好高騖遠了。就像你生一個小病,叫你觀想,你都觀不出來,還談什麼,心理上解決就好。對不對?
在正確的架構之下,“保持正確的姿勢,保持正確的身體狀況,直到你修行用功完畢”,這非常重要,可是每個人都疏忽了。

腿酸了,換腿;但在換腿之間,身體可以動,心不可以散亂,中心軸仍然是現前的。因此,中心軸除了是『肉體的中心軸,也是心靈的中心軸、法界的中心軸,更是你心靈空間的中心,生命微細的那口氣”』。所以,不要被“腿”騙了。可以盤腿三個小時,不代表就解脫了,解脫不解脫是在於“內心”。

中心軸的現前,對於思想上的解脫、身體氣脈的暢通、身體的健康,都是一大幫助的。中心軸的思想,非常重要。不管五分鐘、十分鐘、乃至二個小時、三個小時的修行,你要讓你的修行,修一座有一座的功效,你就非得要遵守“安心” 這個原則。把心安頓下來,中心軸現前,一切佛法就是在無憂無慮、安心、放心之下修,才會得到一個大安心、大自在、大清淨。

《 修法下座後仍需作散功運動,令身体更受用更健康。下座後運動可將修行中對身体的調整,更倍數放大及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