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師及道場心態問題探討之二

「禮佛的功德」是在折服自己的貢高我慢心

譬如廁所是最骯髒的地方,每個人都不喜歡,但是如果你能把它打掃乾淨,對你有什麼好處?第一髒、臭沒有人願意去做,可是修行人就是要把髒的、臭的觀念打破;把自己的執著、分別心打破。一般人,認為打掃廁所是卑賤的事,如果你可以做,這就好像你們來到道場,看到師父為什麼要頂禮?

頂禮有幾個重點:

一、頂禮你所學的法

二、折服自己的傲慢心,讓自己低下心來

所以禮佛的功德就是在折服自己的貢高我慢心;相信你把廁所打掃乾淨了,自己進去會覺得自己也乾淨了;好比你把家裡整理乾淨了,是不是覺得清爽多了。所以,乾淨、清淨的感覺,不一定要用什麼方式得到,你坐在那邊修法,觀想一朵八葉白蓮,你很乾淨。可是,到了廁所,你做不到,可見你的佛法,是坐在那邊用想的。

「佛法」對人類有幫助,是因為祂能透析到我們的生活之中,能在生活中起作用,要不然佛法,就祇是紙上談兵。所以,做每一件事情,它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同樣做事情,如果不懂得從自己的內心、性德修養起,那你做事情,就好像在做義務勞動,了無功德;甚至心生埋怨的話,你不但了無功德,還糟蹋了自己那份發心。很久以前師父就告訴你們:「你來道場是犧牲、奉獻?還是要感激道場?我們的答案跟一般外面的佛教團體不一樣,答案是:「你要感激道場、感激師兄姐有這個地方,讓你來服務」。而你因為有這個地方,讓你來服務、來做事,才有辦法從中體受佛法,累積許多功德、福報;你在做的當中,佛心已經得到了。所以,你應該感激道場,而不是道場感激你。

但是,以現在學佛者錯誤的觀念來講「信眾會認為他奉獻很多、付出很多,道場虧欠於他」,如果你是這種認知的人,「錯了!」這個觀念要糾正。譬如:「我在這個道場一、二十年了,對這個道場奉獻多大啊!你們這樣對待我!」「錯了!」你要想,你在這個道場,被道場、師兄弟、佛菩薩照顧了一、二十年,你有感恩嗎?如果你沒有感恩,反而做種種錯誤的行為,那就是不應該。修行的觀念,如果不正確就損人不利己。

姑息養奸

另外一個重點,在道場有一種現象,就是越做越多,而且要他本身來負責,最後因做的多,而被埋怨的機會也就多,甚至被師父指責的機會也愈多;關於這一點,師父要跟各位講「這個觀念的正確與否?」這是在道場中最常看到的,一般道場,師父對信眾都非常和顏悅色,誠如上次我南下高雄時,在火車上前面位置的兩個歐巴桑,在閒話家常時,其中一個說:「那一天我去朋友家,她媳婦剛好心情很好,在幫她拖地」,「很好啊!」「我去檢查看看!沒有沒拖乾淨」。她馬上抓住朋友說:「不要這樣做,這樣做會顧人怨,她要幫你拖地,已經不錯了,如果拖不乾淨,明天我們自己做就是了」這個就是現在婆婆的苦,面對的窘境。也是現代父母的難處。他願意幫你,已經不錯了,你不可以再要求了。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關念;「習以為常後,退而求其次」就覺得已經不錯了,不要再吹毛求疪了,其實這叫姑息養奸。

曾幾何時我們的社會,兒女變的不懂孝道,長幼尊卑沒有一個定位,所以社會秩序錯亂了。以至於現在變成如果他不兇你,稍為幫你做點事,就已經是額外的恩惠,已經非常不錯了。為何我們的社會道德淪陷了,社會的價值觀念變成這個樣子,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可是我問各位:「你今天是來學佛的,還是來學社會上的那一套」?做事不應該把社會上的那一套,帶到佛堂來。如果是這樣,你來學佛做什麼?你是要來學佛的、學好的、學正確的,譬如:「我們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你知道現在那些大企業家,大部份書都讀的很少,幾乎都是學徒出身,從小去當學徒。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就叫他去做,要加班第一個想到的也是他,也因為這樣,久了以後,老闆覺得這個人勤奮又克苦耐勞、肯做事、認真,慢慢的老闆就賞識他。最重要的是別人不肯做的,他都做了。可是對他來講:

第一我也不見得多做。

第二在做的當中會遇到別人一輩子,遇不到的困難。

因為,困難處、問題點,時常是顯現於工作的過程中,然而他必須把這些問題解決。所以,同樣在這個公司待十年,十年之後有人還在當學徒;有人已經可以自己當老闆了。為什麼?因為他的一天,是別人的三天;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他都做了。所以他的資歷、經歷豐富、經驗好、多。

做的愈多,表示你的能力愈強

有些人當了三年實習醫生後,自己開業;有些三年之後,你出錢請他出來開業當院長「我不敢」,為什麼?因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經驗、經歷不足。你想,上天同樣給你們三年,為什麼他行,你不行;只因這三年中有人不但付出、更願意去學習、願意去做。所以,別人未曾經歷的,他都經歷了,看起來這三年他是夠倒楣的。可是三年後,這些倒楣的經歷,變成他獨有、特有的經驗,及往後的基礎。所以,到底是不要做、還是做了就變成你事,愈做愈多,也就錯愈多,愈容易受到責難呢?其實這跟修行佛法一樣,如果你有時間,你願意發心,你應該多做,你做的愈多,表示你的能力愈強,而且在做的當中,你就在學習、學到點點滴滴的經驗。

要求你,是看得起你,你應該高興,別人還沒有這個機會被要求,譬如音控的人,一般人一定會覺得他已經很發心、很好了。又像這次台北地藏法會燒護摩時,一燒六、七個小時,振錫杖、敲鼓的人,一敲就是六、七個小時,此時就是要看你的精神力和堅持力是否足夠?不行的話就不配當真言宗的行者及做為我的弟子。你們一定講師父你太苛刻了。其實我要求你,是看得起你,你應該高興,別人還沒有這個機會被要求。可是你已到了這個程度,你有辦法被要求、被龜毛。因此,你應該感到自傲,雖被修理的很慘,但是心裡應該會很舒服。因為,我有這個資格,被要求到這種高水準,可見我的程度還不低。

從前面的例子來講,現在的大企業家、大老闆,甚至同樣實習了三年,為何有人不敢出來當院長,獨自行醫?有人撐不了那片天?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為什麼會撐不住?如此看來,過去三年是倒楣?是幸運?這就是眾生,看你想不想做人。兩者的看法不同,不想努力、不想上進、不想做人的人,就是這種心態。但是想上進的人,就會認為這是別人給我機會,要掌握機會磨練。譬如:「你要去學一項手藝,那個老闆、師父一年只教一樣,每一次都說「你已經不錯了」;就這樣一年一樣,反正多了一個學徒,就多了一個奴才,做事的奴才。一年教一樣,你要十年才能學到十樣。可是,如果你是天天忙碌不堪的,搞不好半年就都學會、就賺到了,賺到九年半的歲月、生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