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立教差別
佛法本無高低,究其源底,皆同一解脫味也。蓋以眾生根機各 別故教法有所差別。猶如:吹奏蕭笛,口吹之風是一,然各孔所出 之聲卻有抑、揚、頓、挫。故昔之大德專弘己所專擅之教法,遂有 宗派之林立。諸如:天台宗之安然和尚創「一佛、一時、一處、一 教」之說 ,而判五時之教;華嚴宗之賢首大師立「小、始、終、頓 、圓」之論 ,以攝一代之經;三論宗之分「三論」;法相宗之立「 三時」……等 ,皆能自成一宗而稟承不息。但是,真言宗只以顯密 做一區分。不空阿闍梨云:「真言宗是一大圓教也。」若就真言宗 「字、聲、義」之意義言之,六塵佛事。無非是真言;如來所演之 一切教法,無非是真 言祕密道。從此而談,一切宗教無非是真言宗 。故云:「真言宗是一 大圓教也。」然而,真言密教之表達約分事 相、教相二大部門。其事相不宜對外宣說,但憑秘授。教相則可對 外廣演傳佈,分別解說。今 言立教者,亦就教相一邊而言,與事相 無涉也。 大日經云:「如來得一切智智,為無量眾生廣演分佈。隨種種 趣,種種欲性,方便宣說一切智智。或聲聞乘道;或緣覺乘道;或 大乘道;或五通智道;或願生天,乃至各各同彼言音,住種種威儀 ;…」此理趣與普門品所論及「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 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之觀念相同。此等法語雖簡而要,然卻道破「 立教差別」之精髓。譬如:綜觀目前國內(台灣)宗教現況言之,雖 然,一貫道、基督教或啟靈之宗教無法給予學習者最高之引導(見 性),但有些人最初之根器只適合學一貫道、基督教或啟靈之學。大 日如來則不捨小善之異生、愚童,乃示現等量之身而攝受之。並不 斷地提昇其心性程度,然後,再進一步引導進入密教之莊嚴世界, 令直趨無上菩提。譬如:宿習具足善根之顯教根器者。法身佛即現 應化身為其說法,引導直趨一真法海。或累劫具足無量福德因緣, 適合直修真言密教者,即現法身說法,依密教修行次第隨順種種因 緣,引導通達法佛三昧,速證即身成就。 總之,上、中、下根並非固定不變的,可以依種種之因緣及教 導而次第向上提昇。故法身佛隨順眾生根機,方便宣說一切智智道 ,即現聲聞乘道;或緣覺乘道;或人乘道;或五通智道……等等。 而此一切智智道皆可通達無盡秘密莊嚴心殿也。吾輩凡夫若果深信 直修,即能相應,沐其教益矣。 大日經義釋云:「如來以遍一切處智體,於薩般若平等心地, 畫作佛菩薩,乃至二乘八部等四重圓壇。此一一本尊身、語、意印 皆是一種差別乘也。亦如有人。志求五通智道。即從大悲胎藏現韋 陀、梵志形。為說瞿曇仙等真言行法。行者精勤不久,成此仙身, 更轉方便,即成遮那身也。如是或現佛身說種種乘,乃至現非人身 說種種乘。隨類形聲悉是真言,故云一解脫味也。」 義釋之大意如下:大日如來為廣度眾生,從自在心王之平等心 地流現無量差別智,化現佛、菩薩,乃至二乘、八部等之四重圓壇 。而此一一本尊之身、語、意印皆是一種差別乘。 或有人見佛相好千福莊嚴,欲證此身,大日如來即由金剛秘印 示現第一重四行四智之八葉九尊,為說諸佛乘法。或喜菩薩大悲萬 行者,則示現第二、三重無量無邊之大菩薩為其說法。如志求五通 智道者,即從大悲胎藏現第四重韋陀、梵志等形,而為說瞿曇仙等 金剛部諸天之真言行法,乃至現鬼類等非人身度之。此種種智道皆 可通達毗盧遮那性海,故云隨類形聲悉是真言。皆同一解脫味也。 雖然,大悲胎藏曼荼羅有三重、四重、五重之別。但皆是平等心地 所示現之圓壇。其方便示現乃為度化眾生罷了。 例如,想得道升天者,於月蝕日夜晚,邊持咒邊攪拌鮮乳,直 到冒出煙氣時,取之敷塗於臉部……等等作法,即可得分身之成就 。例如,若智慧不開之人,即可修持「虛空藏求持聞法」。例如, 欲問人事、吉凶、三世善惡諸事者,可依「阿毗舍法」之種種加持 作法,勸請天部、鬼神等降附於童男、童女身,為解群疑。諸如此 類之密法,若復有人信修,大日如來即現等流身而為說法。慢慢地 ,由迷信修持引導而成智慧之修行;由滿足個人需求,而更轉方便 直趨菩提,成就毗盧遮那身。所以,一切眾生色心實相所成之法界 。即是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之全體;非是修持佛法後,強空諸法使成 法界也。總而言之,從大日如來於自證之平等心地開展無盡莊嚴大 曼荼羅矣,復用以開發眾生內心本具之大悲胎藏曼荼羅,斯妙感妙 應皆不出阿字門也。誠如:大海波濤相激。迭為能所,然亦皆同一 味,所謂鹹味也。 古來密教祖師皆約教本立言,並未於差別乘中,更判教門權實 。至弘法大師始依金剛頂經橫判顯密二教、依大日經住心品文豎判 十住心教。其所著辯顯密二教論、祕藏寶鑰及十住心論等,共稱十 卷抄,為東密一家根本要典。 一、橫判顯密二教-- 辯顯密二教論云:「如來變化身為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等說三 乘法。他受用身為地上菩薩說顯一乘等,並是顯教。自性受用身自 受法樂故,與自眷屬各說三密門,謂之密教。」意謂報化二身所說 者為顯,法身說者為密也。細檢二教論文大旨以顯密差別,即在法 身說法不說法及果分可說不可說為界也。顯教諸經皆謂法身無相, 言語道斷無說無示;而密教則謂法身與自證眷屬說自證果地法門。 如瑜伽師地論云:「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今密教則說此 不可說者,足見密教之秘密深奧也。 又天台止觀云:「一念心中具三諦(空、假、中三諦)。」則以 為「百非洞遣」、「四句皆亡」之窮玄極妙境,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但真言宗猶認此為入道初門,非為祕奧也。 慈恩言二諦(真、俗二諦)義中,第四勝義勝義,廢詮談旨,是 絕相離言終極之境。然在密教仍屬初機。 中觀等論,以「息諸戲論,寂滅絕離」為宗極。如是義意,密 教皆認為是遮情之門(方便權門),非是表德之謂。亦是入道初門。 總之,密教認為:顯教所言「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極致境界 ,只是將入未入「內心秘密無盡莊嚴世界」的狀態罷。殊不知,過 此關卡則「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桃源世界」乃密教法佛方便示 現,力陳詳說之秘密無盡莊嚴世界也。所以,密教認為:顯教言亡 慮絕之境是遮情之門。仍是入道初門。非終極之道也。 二、豎判十住心教-- 昔高祖弘法大師依大日經住心品,立十住心論,非為排斥他宗 顯自之奧妙,而是以真言密教之立教精神,對佛教諸宗做一具體評 論,俾使真言宗之後學有所依循也。今略述如后:
十住心 1、異生羝羊心 諸趣外道 世間三心 九顯
2、愚童持齋心 人趣
3、嬰童無畏心 天趣
4、唯蘊無我心 聲聞 小乘心
5、拔業因種心 緣覺
6、他緣大乘心 唯識 大乘四心
7、覺心不生心 三論
8、一道無為心 天台
9、極無自性心 華嚴
10、秘密莊嚴心 真言 無上秘密乘心 一密
                  第一、異生羝羊心:
	  

               異生羝羊心者乃指無始生死愚童凡夫,外道諸趣。皆因執著我

           、我所,故終日汲汲營求世間利益,諸如:貪求洋房、汽車、財富

           、名望、美食、淫慾……等。因身心被強烈之本能慾望所籠罩,故

           常造諸惡業。此等人不辨善惡,不畏因果,愚癡無智,亦不知修學

           佛法求取解脫。猶如羝羊之但思水草、淫慾,不知出離也。此異生

           牴羊心是投生畜生道之種因。
 
                  第二、愚童持齋心:


               愚童持齋心者乃六趣羝羊之輩,於汲汲營求世間利益後,忽生

           反省生起行善之念。諸如:偶生善心救濟孤兒、濟渡貧苦……等。

           但仍不知因果輪迴之理趣。此心乃投生人道趣之種因。

    
               愚童持齋心有六種次第,喻如草木之成長。


             
愚童持齋心 一、種子心 常喜持齋,故善業種子發生。
二、芽子心 因此發生布施之心,於六齋日施父母親屬等。
三、種心 復推廣此心,能施與非親識者。
四、葉種心 復能擇其德高者而施之。
五、敷華心 復歡喜施諸伎樂人等及尊宿輩。
六、成果心 又能以親愛心而供養之。
                 
	  
	       此六種善心表人趣心相續起之狀態。經由此心漸次薰陶,即漸

          知因果之理,善惡業感之緣。自然地,更生希求生天成仙之動機。

               
            (一)種子心--由於忽然對現在及未來產生畏懼恐怖之緣,而

          生起行善之心,持齋之念。譬如:持早齋、持三、六、九日外道齋

          戒……等遠離奢侈放蕩之行。此微善雖非佛法之正統,然善業種子

          已生矣。
         
            (二)芽種心--已知捨己財物做善事,行布施,但只侷限於自

          己之父母、親戚等。
         
            (三)種心--常修習持齋善法故善心漸增長,復能將此心推

          廣施與非親識者。諸如:救濟孤兒貧苦、布施寺廟僧眾……等。

           (四)葉種心--慧性漸開復能擇德高者親近供養。譬如:特別

          供養護持有德之苦行者。 

           (五)敷華心--善心長養矣,能大開方便發無量歡喜心隨喜布

          施任何人。諸如:能化大眾令其歡喜之施伎樂人、見聞學行高尚之

          尊宿耆舊……等 。

           (六)成果心--對任何尊、卑者皆能以清淨心、親愛心行平等

          供養與布施。

              
                 第三、嬰童無畏心

              希求生天成仙成就善果,自然就會進入第三嬰童無畏心。嬰童

          無畏心有二種:

 
              1、受用種子--前第六心是人中之果。由諸供養、護戒行獲

          諸善利與身心安樂,故倍復增廣善念而成為生天之種子,然後經由

          種子成果實,果實復生種子輾轉滋育而為十善之因。

 
              2、嬰童心--已知尊行之人宜應親近供養,又見供養、持戒

          能生善利而漸識因果。今復聞善知識言:有天仙可成且能得一切樂

          。若虔誠供養,所願皆滿。即緣生羨慕天仙種子心而修行。此心又

          分為二:

 
             (1)殊勝心--譬如:求生天之念生,即會想諸有道行者何者

          為勝,我當擇其善者隨順修行。


             (2)決定心--行者殊勝心生已,知證果不虛,即能信受如說

          修行而無畏。
              然此天乘有淺深三種。(一)淺者是世間天趣。諸如:中壇元

          帥、五府千歲……等皆為世間所奉之尊神也。此等天趣不懂因果,

          沒有修習佛法。唯耽於天樂。只要虔誠許下大願云:事成後必以打

          造金牌或蓋廟……等等答謝,令此天神生大歡喜,舉凡求長壽、錢

          財或求滿足私慾等,不論所求合乎佛法否?皆能滿所願。甚至,還

          會生瞋作弄沒有還願之信眾。此種天趣無法引導吾人契入解脫道,

          不值得販依。(二)深者,即是真言門之天趣,與大日如來無二無

          別。諸如:胎藏界曼荼羅中之諸天人,皆是大日如來之等流身;亦

          是大日自心所流現之內自證自性眷屬,與大日如來無二無別。真言

          宗之仙人在理趣上,雖與大日無二,但在修證上,此天則尚未斷除

          諸無明煩惱,但至少已蒙薰佛法,終會因此緣而上修契入自性,體

          得大日如來之實相--密教之真精神。


                 第四、誰蘊無我心:  
				 
				 
	       聲聞乘者知上求天趣,要造諸善業。更知天仙果報若盡仍要輪
		   
	   迴流轉。悟此,自然會生起上求解脫之道--佛法,萌生觀察法界
	   
	   之心。聲聞人了解世間之一切器物,如桌、椅……乃至宇宙之形成
	   
	   …等,皆是五大假合。若從地、水、火、風、空五大去了解。則知
	   
	   吾體之肌肉、骨骼屬地大,體溫屬火大,鼻息屬風大,血液屬水大
	   
	   。身體雖是四大所成,但拆開則無有一樣是屬自己的。若云手是己
	   
	   有,將手切斷,此時仍覺有我存在。若云腳是己有,將腳砍掉,仍
	   
	   覺有我存在。縱使把所有器官分解掉,只要不死的話,仍覺有我之
	   
	   存在。試問身體有那樣東西是自己的?所以,由現象界分析之,即
	   
	   知此色身乃一時之假合,隨因緣而生滅。聲聞人若悟此「無有實我」
	   
	   之理趣,則能超越有我之迷昧,而漸契佛性矣。但若只了解此理,
	   
	   仍無法解脫,只能去除我執罷了。


                 第五、拔業因種子:  
				 
				 
		聲聞乘人諸惑未完全斷除,尚殘留惡業、煩惱之株杌(煩惱種
		
          子)。為恐其殘存之株杭復萌,緣覺人則依「十二因緣之觀門」修
		  
	   行。而了解造業之次第、因果之循環,自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依佛法徹底斷除無明煩惱種子。故大師稱此為「拔業因種心」。
		  
	   聲聞、緣覺二乘有淺深二意;淺者,是實二乘,乃不能兼善他人之
		  
	   獨善行者。深者,即是與法身一體,萬德之一也。故胎藏界曼荼羅
		  
	   置有聲聞、緣覺位,誠有深意啊!」


                 第六 他緣大乘心:


              若論一宗教,其本身若無自利、利他之心,則不名為宗教,是故

          聲聞、緣覺沒有列屬在法相宗。但由於聲聞、緣覺心之薰習,行者已
  
          了解造業之可怕,亦了知去除業因、成就佛果之道,漸次地體受到斷

          除煩惱之樂趣後,自然地生起救度眾生之慈悲心,希望六道眾生皆同

          我能了解因果之法,拔除業因,增長善根,上求苦提。弘法大師稱此

          心為「他緣大乘心」,是大乘佛教之初門也。「他緣大乘心」之境地

          與強調萬法唯識之法相宗等位,故云「法相宗即唯識宗」,其入手方

          法是依「唯蘊無我」及「十二因緣法」起修。此心與聲聞、緣覺之小

          乘心不同處,唯在於慈悲心而已,故判他緣大乘心屬唯識宗所修之心

          。若依祕密義,則「他緣大乘心」屬彌勒菩薩之大慈三昧,乃大日如

          來四行之一也。


                 第七、覺心不生心:

         
              由前面唯識宗闡揚之無實我存在,乃至宇宙之一切皆是因緣和合

          ,因緣生滅之觀念,而了解無我唯心之理趣。然而,由於菩提心之大

          勢力,進而契入「不被有、無現象所拘,安住於真如當體之覺心不生

          者。」「他緣大乘心」往前推展即是「覺心不生心」,屬三論宗所修

          之心。三論宗是以「空、假、中」三觀觀察宇宙萬象之實相,進而引

          導行者了解過去、現在、未來三心皆了不可得之境地,而直趨般若實

          相。

              誠如:「慧可雪地斷臂請求達摩安心」之典故記載:慧可執著「

          我執」、「法塵」而有所覺受、有所思想,故求安心。達摩即告之,

          若能了解無我就能離一切思想糾纏之葛藤,而安住本不生之際心主得

          自在。吾人須知,有所生、有所覺即屬生滅之心,皆是假相與佛心不

          相應,本不生之際才是真如實相。

 
             誠如:禪宗禪七所參之話頭:「父母未生你之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沒有你的時候,你在那裡?」此唯有捨棄自我,放棄一切覺

          受、思量、造作才能如實了悟。所覺之心隨塵緣而動,乃因緣所生非

          般若實相。若汝心尚有所生滅,所覺受即不是;唯本不生之際才是。

          是以三論宗以「空、假、中」三觀觀照宇宙萬象,強調要遠離「唯蘊

          無我」、「拔業因種」、「他緣大乘心」著有、無之塵緣戲論,進而

          由寂滅境地去體認「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之中道。至此境地時

          ,要有智慧觀照才能了知實相。

              故此心依深秘義,則是文殊菩薩之三摩地門,乃大日如來萬德之

          一,大慧般若也;就淺略言,則配屬三論宗。


                 第八、一道無為心:
 
         
             三論宗是以「空、假、中」之觀照,引導行者契入般若實相。但

         「空、假、中」三觀尚存對立,尚是執著非圓融之教。若依之了解法
		 
	  界,不能契入圓滿之境地。「空、假、中」三觀猶如「瞎子摸象」,
		 
	  各執一解,無法了知真象之全貌。要了解般若實相,何需執著用此分
		 
	  解之法呢?當下以般若智慧觀照即能綜纜全貌。若能洞悉三論宗「空
		 
	  、假、中」三觀之微細執著,即表已契入「一道無為心」之境界了。
		 
	  至此,已離於一切分別、造作等諸戲論,能夠如實了知當下即是圓融
		 
	  無礙本來清淨之實相。此一道無為是體驗圓融無礙之真如的住心,故
		 
	  名「一道無為心」。若菩薩悟此「上無佛可成,下無眾生可度。」之
		 
	  實相境地,則可名為「初法明道」〈表入佛道之初門也〉。若依淺略
		 
	  義,此「一道無為心」相當於天台宗之位也;若依深秘義,即是觀自
		 
	  在三摩地門,大日如來之大悲德也。行者若證入此心即能當下住於
		 
	 「法華三昧」離苦得樂了。


                 第九、極無自性心: 


           「一道無為心」雖已離一切分別如實知自心,但還有「無為」覺受
		  
	  之無明,尚是執著。所以,極無自性心強調連此如實知自心之執,亦
		  
	  要去之。大日經疏云:「……越諸戲論,離有為無為界,離諸造作,
		  
	  離眼耳鼻舌身意……等等。」唯離此一切覺受,才能轉生極無自性心
		  
	  而直趨佛性。如是初心,佛說是成佛之種因也。至此境地即言語道斷
		  
	  ,心行滅處,無法可講了。「極無自性心」之境界宛如「囫圇吞棗梗
		  
	  塞喉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帝綱重重交映
		  
	  互照無盡之華嚴境界,此乃顯教之極果,但密教則從此而開展。若淺
		  
	  略言之,此心即等同華嚴宗之位也;若依深秘義,即是普賢菩薩三摩
		  
	  地,大日如來菩提心之一門也。


                 第十、秘密莊嚴心:
 

             第九住心猶如走到桃源世界之洞口,只看到其內在之莊嚴,卻無
			 
	  法說出其微妙奧秘之處;然而,真言宗猶如已進入桃花源世界可清楚
	  
	  具體地道出莊嚴廣闊之實相世界。此乃顯密之別也,亦即密教殊勝之
	  
	  處。眾生自心其數無量,眾生狂醉不覺不知,大聖即隨彼機根開示其
	  
	  教。諸如:顯教釋尊於因地對聲聞、緣覺二乘解說六識;對法相、三
	  
	  論宗開示八識;對天台、華嚴宗闡述九識、十識;唯真言門法佛於果
	  
	  地上直示第十一識說無量心識,無邊身等義。是故若能如實證悟自身
	  
	  之心數,達觀一切物〈色〉皆為真我心之內容,而安住於此色心不二
	  
	  之法界心者,即弘法大師所稱之「秘密莊嚴心」。或問:何以稱此住
	  
	  心為「秘密莊嚴心」呢?此色心不二之法界心,即吾人八葉白蓮含藏
	  
	  之無量心識。但由於胎藏於內,所以真言密教行者同時亦透過不同之
	  
	  立場去充實莊嚴之。而此「莊嚴之實相」對迷之眾生而言,既神秘又
	  
	  難以理解,故稱之為「秘密莊嚴心」,此無上秘密乘心即是真言宗所
	  
	  證之心。往後各章皆言此無盡莊嚴之真言秘義,於此不多贅言,十住
	  
	  心義大要介紹至此結束。



                                    
回目錄 下一章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