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住坐臥觀心法門略釋
真言宗之殊勝於顯教諸宗,乃在不僅有「理相」之闡述,更貴
有「 事相 」之 作法也。其種種行儀,由外表視之,多與吠陀相似
,這是因為釋迦牟尼佛未出世以前,印度哲學,早已由奧義書時代
漸演而為六派,勢力甚大。逮佛出世後,始盡斥為外道,蓋因其祭
祀祈禱皆從心外取法,且四姓階級,有違平等之旨也。佛陀為慈悲
攝受彼外道之輩,故於修法時之擇地造壇,其儀式多順於彼,尤以
護摩一法更為明顯,無怪乎不知者,謂密教脫胎於婆羅門,而類乎
汎神教也,卻不知密教之所謂密者,乃外託事相,內習理觀,與彼
婆羅門外道,真是大異其趣,而有天壤之別也。
在真言宗而言,舉凡一切有相之物,無論其為染為淨,為色為
心,皆無染淨之分,一一聚之壇上,使與法身融會而成就不可思議
之妙果。正道與外道之不同,在於初發之端,很明顯即可判別邪正
,倘習密教者,不明斯旨,而惑於世間感應利祿,懷神奇變怪之念
,則與誑惑愚夫之外道沒有差別了。因此真言宗學者,必須先明瞭
顯教大乘經典,不然,則棄本逐末,自蹈邪網,為害匪淺也。蓋佛
教根本,皆以觀心為主,無論何宗何派若捨諸法實相,外而別求他
法,即是魔說,非佛教也。
故天台以止觀為業,華嚴以法界觀心,唯識三論亦各有安心之
法,淨土念佛十六觀,禪宗參究等,皆安心之方法也。特以各宗既
屬顯教,詳於理解而略於方便,以致下手為難,開悟匪易。而密宗
則方便多門,隨事隨處皆可入手,所以修行較易,收效較速也。但
其中關於深秘妙觀,非入灌頂壇接受灌頂者,不能開示不能修行,
若隨便輒說輒行,便犯三昧耶戒,說者聽者皆有罪過。密宗觀法不
外因字、因事、因法、因人四種,即四種曼荼羅也。因字起觀者,
如 字, 字等一切文字。因事起觀者,如月輪、蓮花等。因法
者,如觀慈悲喜捨、 三平等觀等。因人者如觀本尊形像等。細察之
,凡一切萬法,無有非安心之緣也,故曰「當相即道、即事而真」
,誠非虛語。如大日經義疏云:大凡入觀時,先須約於有相之緣,
漸次深入,自然即相無相、即緣無緣。若顯教宗及禪宗等,無此方
便,但直爾觀空,而不知以何因緣,放空耶?著是空法,多生異見
,故修行次第,須有指適也。
大日經世間成就品等說:行者藉觀本尊,而成就如來功德。觀
時想本尊心上有圓明月輪,月輪中觀本尊真言種字,或觀本尊真言
文字循環右轉,而想其字相字義。種字即表示本尊說法之功德標幟
也。又觀想行者所誦真言由本尊足下入心月輪,而後又流出灌入行
者心中,如是循環相續不斷,則能淨除無始以來身心罪垢。再觀本
尊印契尊形皆與行者一體無二,住此觀想,誦本尊真言一洛叉--
十萬遍,即得感應,設無感應,乃有不如法處。密宗文字皆有淺略
、深秘二種解釋,即如洛叉者,深秘釋之,不作十萬遍解釋,而是
「見義」,乃見實相之義,謂自住菩提心,見佛心義也。故日日修
法中,正念誦、散念誦,其它念誦等,乃至讀經,皆應住此秘觀。
大日經義釋云:身、口、意三密相應,則本尊降臨道場而來加
被也。但是行者,在初修行之時,尚是凡夫,自無德力,何能即感
佛菩薩來相應呢?這是因為佛菩薩在往昔所立誓願,若有人依我此
法而行,我必冥應,或雖不來而遙護之,若不應者,即是違誓,故
不得不應也。如明珠向月而水降,圓鏡向日而火生。如若行者心不
相應,事緣有闕,則本尊不應,須正觀而心無疑慮也。諸佛菩薩大
智大慈之光,平等照於法界眾生,因眾生迷妄不知,故雖諸尊大悲
本願之力,常住我心,亦因分別之心而不能承當 。縱告之云:汝今
自身,即如來真身。眾生亦難信受,故真言宗開方便妙門,將無相
不可得之法身,或現蓮花,或現日、月輪,或現阿字等,雖種種觀
門,都可證得本性大覺,但觀時須具足淨戒方可,否則譬之濁水覆
器,縱有日、月輪仍不能照也。所謂淨戒者,即善無畏三藏所說-
-佛性三昧耶戒,為成佛之本源,若失此戒永無成佛之望矣!
修月輪觀時,著有著空種種妄執,展轉而起,故須知此形色為
自在色、無礙色、無量色,非有礙之質量色,若學者不知,而於胸
間想質量重物,乃覺心間悶痛,所以必須離能所緣,忘方圓相,是
為無分別觀,此種觀想為成佛之根本也。真言行者於行、住、坐、
臥一切時中,各有觀法,今略舉十種,以見一斑:
觀心十數 |
(1)一體速疾力三昧等。 |
(2) 雙身觀等。 |
(3) 三平等觀等。 |
(4)四無量觀等。 |
(5)五字輪觀等。 |
(6)六大無礙觀。 |
(7)七空點觀。 |
(8)八葉肉團心觀等。 |
(9)九重月輪觀等。 |
(10)十緣生觀等。 |
壹、一體速疾力三昧
入此三昧,則證知一切如來同一法界智體,一念中能觀世界微
塵數三昧門。即 字觀之別名也, 字為諸字之母,諸聲之體,實
相之源。凡真言宗之觀種字有字相、字義之不同,例如 (阿)字,
字相為黃色、方形,其義廣有無量,略則一百義或最略三義乃至一
義、無義。守護經云: 字義有無盡,略則無來,乃至寂靜等一百
義也。言三義者-不生、空、有, 亦即空、假、中三義。蓋一切法
展轉從緣,誰為其本,如是觀察時,則知「 本不生」是萬法之本,
猶如聞一切語言時,即是聞 (阿)聲。如是見一切法生時,即是悟
知「本不生」, 若悟知「諸法本不生」,即是「如實知自心」,即
是「一切智智」。故毗盧遮那佛唯以此一字-- ,為真言也 。
真言宗一一字皆有無量甚深含義,由此可窺一斑。
貳、雙身觀
此乃最深奧之秘密大事,稍一誤解,即自害害人,此本關於深
秘事相,實不應公之於楮墨,但恐一知半解之人有所誤會,反有礙
正道,故略言之,使不入邪途也。如台密智證大師在唐所請回之五
部心觀中,觀一身為五股杵,成金剛薩埵,於身前月輪中,觀金剛
明妃與之合一。此等觀法乃表智體為男、智用為女,男剛比定,女
柔如慧,男者佛父--大悲智有也,女者佛母般若慧、空也,此乃
定慧相應,理智無礙,空有不二,使執持功德不失,去生佛隔絕之
障,泯真妄差別之心。若不知如來深意,失其秘密標幟之原意,或
曲解言句而成極淫猥之左道密教,在日本,如立川邪流,視陰陽穢
褻之佛像為至妙,在西藏,則左道密教作其俑,因邪風氾濫於中國
,上至智識之群,下至愚蒙之輩,莫不視為駐齡之捷徑,飛昇之靈
符,以為不死之藥可得,神仙之位可致也。此真荒誕不經,若不申
之以明,恐世人皆以為密教即此邪流,則將來金 莫辨,玉石難分
,豈非斷盡眾生慧命,滅絕如來種族歟。
參、三平等觀
行者之身,住於本尊之相狀,手結印契,口誦本尊之真言,意
念本尊之本誓,(觀想本尊之種字、字輪),此時本尊三密與行者三
密共遍法界,離能所、對待、平等合一,故本尊不可思功德,亦入
於行者。夫眾生無邊難可度盡,行者住於眾生、諸佛不二,迷悟一
如,而起平等大悲,故令行者所作功德,又皆成一切眾生功德也,
名之三平等觀。
肆、四無量觀
軌云,由修此觀,於未來所有種種魔業障難,悉皆除滅,身中
頓集無量福聚,心得調柔,堪任自在也。
伍、五字輪觀
即阿 、 、囉 、訶 、佉 ,為地、水、火、風、空
五大種子。五大即五輪塔,塔即大日如來功德,故以此五字為字輪
體,順逆旋轉則名旋陀羅尼。
陸、六大無礙觀
亦名法界體性三昧。前五大更加一心為六大。凡十界依報、正
報,皆此六大所成,以此為體,故云法界體性,此六大本互融互
,相即相入,亦如華嚴之事事無礙觀。若偏觀一色或一處,則五大
不調,易成疾病,故須觀無礙,則身心調適,自在現前也。
柒、七空點繫風觀
大日經息障品金剛手菩薩問除障法,佛答以念不動明王可以除
障。義釋云:於壇上觀訶 字,以白檀塗白畫七圓點大曼荼羅,用
瓦甌蓋之,上安明王云云。蓋風為覺觀戲論,能牽壞眾生心地大悲
曼荼羅。故先以金剛不動智加持自體,用住無戲論之塗香,於覺觀
風上作七覺大空曼荼羅,闔以新瓦器者,龍樹菩薩云:禪定之坏器
。未得智慧火燒時,遇緣則壞,不可持久,既燒之後,則心器完整
,名曰陀羅尼,故須以陀羅尼器蓋之,以此為金剛座而用鎮之,是
故戲論皆滅也。
捌、八葉肉團心觀
經云,於此肉團心上,想八葉蓮花形,由此發心,則自性之八
葉九尊得以開顯,是名自性清淨心也。
玖、九重月輪觀
於八葉及中台各觀一月輪也。
拾、十緣生觀
因恐行者見特殊境界時,或睹光明瑞相等,以為滿足,生驕慢
心,魔則得便,故須用十法,作三種階級,而觀察之,以遮慢心而
離魔事也。一切法皆當作如此觀。
三重觀 |
一、即空之幻(以此十法對治五蘊之)
二、即心之幻(以此十法觀三界唯心)
三、不思議幻(以此對治生死涅槃差
別之 見)
|
一幻- 幻師所變戲法 |
十緣生觀 |
二陽焰- 日照山野似水如煙 |
三夢- 睡中所現境像 |
四影- 鏡中現好惡之跡 |
五乾闥婆- 海市蜃樓 |
六響- 空谷傳聲 十緣生觀 |
七水月-月映水中之影 |
八浮泡- 雨水浮起虛球 |
九空華- 目眚所見空彩 |
十旋火輪- 持火急旋似有圖像 |
以上略舉十項,以明真言行者行、住 、坐、臥間觀心之法,
斯窺真言密法之殊勝廣博於一斑矣!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