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傳如意輪極略軌法本次第解說

普禮真言----
初發心修行,宜先頂禮十方一切聖眾,至心皈命,故修行之初先普禮

次淨三業---------
既已皈命三寶,發心修行,首重三業凊淨,否則像一個有毒的容器,雖是無上甘露,一入即變成毒物矣。故宜先淨三業,令已八葉白蓮淨心現前,方堪受本尊微妙意。

次披甲護身-----
既已能淨諸三業,宜以佛部、蓮華部、金剛部,三部功德集聚已身,如護眼目令三業勿再退轉,故在此行披甲護身

次五悔------
此乃唯恐前面所行未有周嚴,再次依五悔向五方五佛、五智,昇起深深懺悔。依此五悔之力而得身心業垢清淨。

次發菩提心-----
既已懺悔已,身心凊淨足堪受佛法。但菩提心乃成佛正因,無因未有果,故宜先發菩提心

次三昧耶戒---------
既已發菩提心,為令此心不退轉故,宜受持成佛三眛耶戒,以護已得已發之菩提心種,故在此持三眛耶戒。

次發願-------
前面一切前行作法,行者已是根器清淨具足,因此堪受開展本尊微妙妙法,但無願力而弗以致遠,故先向真言教主大日雄尊及金、胎兩界諸尊并本尊聖者及諸大眷屬發願,願其攝受護持。

次道場觀------
既發願已,必蒙本尊聖眾攝受來臨現前,故在此觀本尊道場觀。此觀有二意,【一】顯性空本具之德【二】乃行者自性本具智尊之呈現

次召請印----------
本無來去,但依俗諦而有召請,二者為自心自勸請,理智之開合冥會也。

次本尊加持-----------
本尊既已冥會現前,以本尊四處加持,以開顯行者本具四智,而成就自性本尊。依真言宗而言:此處行者已成就本尊。

次念珠入掌中合掌,置胸前〔觀想於頂上捧珠〕
發願云:-----------
〔觀想於頂上捧珠〕此珠乃行者淨牟尼寶心,以此淨牟尼寶心置於頂上【最尊貴處】,至心向本尊及自心發願,願成就本尊,生生世世,奉行落實本尊無量度生事業。

次本尊正念誦 ----------
既已成就本尊,發願已。則此段行者住在,本尊自証法樂三摩地【即本尊性海,無量微妙心分】,與自性眷屬開展自証法門,咒音即法音,咒縵即轉法輪,行無量度生羯磨事業矣。

次念珠入掌中合掌。捧頂上。
結願云:---------
此是修完法下座前,再次提醒自已勿忘,前已發之誓願力。也再次請本尊加持攝受。

次祈願----------
此處行者可將此次修法功德,作各人迴向。

次至心回向----
此處行者可將此次修法功德,迴向法界。

次下座普禮禮佛

次出道場----
出道場非真下座也,乃以實際行動行本尊羯磨之開始。所以修行者無上座及下座也。

由以上普傳如意輪極略軌法本次第解說而言,諸位必知修法乃是,從凡夫地到成就本尊,及至不捨悲願,以落實本尊性德的整個過程,亦可看出法的珍貴處。

以上是應日奎所請而寫,希對大眾有益.,能對什麼是法本?有些了解!寶海合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