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的慈悲 |
【發佈人】: 日奎( 111.250.79.122) |
諸佛的慈悲 雖云:「修行即在心地上用功」,然身體也會影響心理,身心相互影響,也示現相互供養之理趣。 法界觀一體之世界,諸大小世界間相互影響著,轉輾開演著諸理趣,即是曼荼羅之示現。 是故弘法大師即身成佛論中云:「六大無礙常瑜珈。」諸理事何有罣礙! 佛理雖殊勝,但實踐悟理更是殊勝。故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切苦厄者眾生深處心垢,唯入明鏡心方能覺察深入淨治,恰如初一至十五日日增上顯威光。 這個老把戲從古至今不斷上演著,就只是示現而已!這就是諸佛的慈悲吧! ![]()
|
【發佈時間】:2015-07-19 21:26:16【點閱數】:1445 |
【回覆人】:日奎(111.250.81.122) |
你可以選擇的 就人類經驗而言,凡事皆有正反面;但透過經驗智慧指導,人類可以凡事皆存正念想。 接納一切即是一種正念,因為佛教法界觀告訴吾人:「一切存在皆有其意義。」 對於人類而言,天堂與地獄皆有其存在的意義,不是嗎? 人類的大腦若受制約則凡事只有一種想法;但能開放則凡事皆有任何可能。 總之,身為人類的你擁有選擇的權利。修行人因為心清明,故知道怎麼做選擇。 ![]()
|
【回覆時間】:2015-07-22 23:24:50 |
【回覆人】:日奎(111.250.80.23) |
法本可一修再修 法本可一修再修,越修越深入,因為修證程度不同所見不同。 空海祖師云:「一字含千理」,故法本所含亦無量無邊。 法之本質是寬廣無邊際,行者心與本源相通,當然所悟亦許不可限量。 常人以為「五體投地禮佛」是一種,豈不知另也有諸義,例如:降伏我慢能見佛義等。 總之,法有次第為祖師之慈悲設施,但勿忘了一法亦可通萬法。若真悟入自然能隨緣次第深入,畢竟法有「一含一切」之理趣存在,不是嗎? ![]()
|
【回覆時間】:2015-07-25 22:1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