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壇儀及法器
本尊曼荼羅
堂塔乃至佛壇佛菩薩的安置,本尊於世間出世間是最尊最勝的
。然此本尊,以三種尊形表示之,即種字,三昧耶形、尊形。尊形
即一一佛、菩薩之尊體,或者種字,三昧耶形,本尊之各種曼荼羅
。
曼荼羅(MandaIa)是意謂種種之語,今作為萬德圓滿佛果境地,
諸尊集會之場所解。其中有金剛界及胎藏界兩部曼荼羅又稱為兩界
曼荼羅。胎藏曼荼羅是依大日經十三大院而建立。金剛界曼荼羅是
依金剛頂經九會而成立。在即身成佛義中,有四種曼荼羅之說。即
大曼荼羅,三昧耶曼荼羅,法曼荼羅,羯磨曼荼羅等四種。而這四
種曼荼羅,均可在兩部曼荼羅中見。又如都會曼荼羅,或者是以一
尊一尊為中心的一尊曼荼羅,或云別尊曼荼羅亦即本尊曼荼羅中均
可見。
而兩界曼荼羅掛的方位規格,即胎藏界表因位之德,金剛界曼
荼羅顯果位之德。因位即日出之方,相當於東方位置。果位是日入
之方,即相當於西方位置。從發心、修行、菩提、涅槃,四轉次第
而論,發心乃配東方,菩提配西方。菩提即證理,相當金剛界之位
。因此胎藏界曼荼羅即安東方位,金剛界曼荼羅安西方。一般而言
,道場之本尊之座方即北方,行者坐南方,行者右方為東方,當掛
胎藏界曼荼羅。西方即行者左方,金剛界曼荼羅掛之。而道場都是
東西合掛。但亦有上、下掛之,如灌頂初後夜時,代表因位的胎藏
界在下。果位的金剛界在上。
秘藏記曰:「我本來自性清凈之心,於世間、出世間中最尊最
勝,故稱本尊。又已成之佛,本來自性清凈之理,於世間、出世間
中。最勝最尊,故曰本尊。」曼荼羅正是世間出世間中,最尊最勝
道理之表現,從曼荼羅中根本一尊一尊之佛菩薩,亦是最尊最勝之
道的闡釋與開展延續。
註:十三大院亦即前後四重左右三重,中台八葉院,遍知院,
釋迦院,持明院,虛空藏院,金剛手院,觀音院,除蓋障院,地藏
院,文殊院, 蘇悉地院,外金剛部院,四大護院。
金剛界九會,即羯磨會,三昧耶會,微細會,供養會,四印會
,一印會,理趣會,降三世羯磨會,降三世三昧耶會。
金剛盤與六器六供具
1、金剛盤 金剛盤為表眾生之心蓮華之
標幟。盤面上置有表金剛部之五股杵,佛部
之三股杵,及蓮華部之獨股杵。喻三部無量
功德在心蓮華中圓滿通達。五股杵表五智,
配在金剛部,而金剛部即依智德為本。三股
杵表身口意三密,為使眾生與佛三平等無二
故,作成連體三股。獨股杵表獨一法界之理
,配在蓮華部。因蓮華生於污泥而不染,喻
人即生於五濁惡世不染污,故以一心法界之
大悲為體。又金剛盤上置五股鈴,鈴為樂器
之一種顯示佛陀說法之德,用以說「佛、蓮
、金」三部之正法,驚覺眾生煩惱妄想之睡
眠也。
2、六器與六種供具 六種供具即為閼伽
香水,塗香、花鬘、燒香、飯食、及燈明之
六種供養器。配置在大壇四面,故又稱為四
面器。其中閼伽香水、塗香、花鬘;以凈爐
為中心,左右各擺置一器,合之共六,故特
稱此六具為「六器」者。此六器各放置在稱
「 」之金屬台上。飯食器係用略高之佛供
台。燈明即用油燈皿或燭台。大師有語云:
「雖至貧者,亦應作六種供養」。因此無論
如何貧窮,亦須具備六種供具供養。金剛界
九會曼荼羅中有供養會,以示各種境界之供
養。此供養有 (一)對佛之供養,(二)佛受供
養,(三)相互供養,(四)對法界供養,(五)由
法界受供養等多重。
就六種中第一【閼伽】而言,大日經疏有閼伽水即香花之水的記
載。或以香水當用之。昔時據傳,後夜寅時水能生花,俗稱【花水】
。而此刻萬物寂靜無聲,水中諸蟲皆在睡眠中,水色極為澄淨,因此
汲花水以為供養。在閼伽器水上浮以花片,即表池中蓮華。修法觀想
時有洗浴本尊身體,兩足,或漱口之義。水中之花即其花座也。
【塗香】為研成細末之香,用於塗手淨身。為能適當的供養諸佛
,今在器中盛花,或塗香作為供養之具。
【花鬘】之供養在器中盛四花或五花等,用以莊嚴因位或果位之
萬德。猶如花香芬馥之流薰遍滿虛空。鬘原是掛在頸上之花環,為表
莊嚴,現稱名為莊嚴佛堂之供養物。
以上三器無論何時須用時花。方便上亦可用木蓮,因其形似青白
蓮之故。【燒香】含有焚燒菩提之香的意義。為求佛果菩提,以真實
智慧之火焚燒之,薰出菩提果實,令遍滿法界,成就其德。在修法儀
軌中有四次或五次之【燒香】法,在大法即有五次。別行或十八道法
,最多燒香四次,其四次即「上座」時,「道場觀」前,「正念誦」
時,「後供養」時。五次即除上述四次外「現智身」前一次。
【飯食】即佛供之供養。蘇悉地經就供養物,列有團根、長根、
諸果、酥餅、油餅等。或種種的粥及諸飯食等。細心之供養法,則以
調備飯、汁用紅豆煮成汁加糖、餅、果。因這些供物皆具無上甘露味
,用以延續有情命根,故特用此供養。切不可用臭穢辛辣,苦澀或殘
餘物,及不淨不祥之物。日中供品用飯汁餅果,後夜用粥,初夜用花
水。飯食器應洗淨,器內以香煙薰之,亦有用無能勝陀羅尼加持水灑
在飯食上之作法。復供養上首之尊,其量須增足,或有三部五部等之
部主即直接供養之,餘尊只運心觀想供養等等之法儀。
【燈明】破除無明煩惱之闇昧,以達佛果智慧光明之意。於灌頂
壇,引入弟子後阿闍黎目視燈明而祝云:【願汝等獲得一切如來智慧
光明】。如無量壽經下卷云:「世之燈明成為最勝福田」。此種深意
學人應該深深地察知。作為燈明之盞皿係以金、銀、銅、瓷瓦做成。
油即使用香油、麻油、菜種油等。燈明之佈置約如四面器,大壇即用
四燈,安置在壇外四隅 ,而燈焰火舌向壇中央。
以上六種供養,分事供與理供兩種。六器之六種供養不外表示六
波蜜行。大師有云:「檀水戒塗忍辱花,進焚禪飯般若燈,精進遍六
置中間」。已展示出箇中意味,同時亦表示了六器排置之要法矣。
須彌壇之佛前莊嚴
本尊安置即為須彌壇,亦謂須彌山之壇。本尊安置之台座相當為
世界中心,在須彌山之上。這是一切信仰的基礎,須彌壇名之由來。
須彌壇,有須彌山形,或箱壇之形式。壇上有寶樓閣,以七寶莊嚴之
。其中金剛界五佛智及胎藏界中台八葉合成,五峰八柱,中央本尊安
置其上。
佛前三具足或五具足供養,即燈明、時花、薰香之奉獻。另有佛
供台,精進供膳,料具膳等適當之拜具,新鮮糕餅、果子、四時果實
等供之。飯食茶湯,必須日日更換,務必資使本尊佛德莊嚴威光倍增
。
花的種類繁多,但因本尊之當部不同,而花色亦有不同,佛部之
尊供白色香花,蓮華部之尊供黃色香花,或水中所生之花。金剛部之
尊供赤色香花,世天之尊供四季所生之香花。又修息災法,用甘、白
之花。增益法,用黃色淡花。降伏法,用紫赤青等色毒臭荊棘之木,
所生之花。敬愛法,用赤色等花,較為相應。依規定,有刺、辛、苦
之花,及凋謝枯萎有蟲,或不淨不祥地所生之花,不用之。總而言之
,花乃慈愛忍辱之德的表現。
燈明是智慧之光,表自性光輝。香煙能除一切不淨,是行者努力
精進之德。佛供台,有高坯,須彌台,三寶台等,獻供宜用自心最喜
好之物,本尊之供養同時亦是本尊化他之德的展現,亦即行者自性清
淨佛性之供養,供具之方向宜向行者。
註:七寶即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真珠。
五佛五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
界體性智。
十二天及內外道場的莊嚴
十二天尊像,乃為大法興隆故而安奉供養之,因其有擁護佛法之
誓願。其掛樣順序,依各流派而有所不同。今就中院流及三寶院流分
別述之:
中院流
東方--日、梵、伊舍那、帝釋、火、焰摩。
西方--月、地、毘沙門、風、水、羅剎。
三寶院流
東方--梵、日、伊舍那、帝釋、 火、焰摩。
西方--地、月、毘沙門、風、水 、羅剎。
以上次第雖有不同,但尊形所持物均不變。日天是持日輪中有金
烏。梵天是蓮華,伊舍那天是缽皿。帝釋天是獨股杵,火天是念珠。
焰摩天是人首,月天是持月輪中有玉兔。地天是缽中盛花,毘沙門是
多寶塔。風天是幢,水天是龍索,羅剎天是持刀。
道場內莊嚴具,主要的是天蓋。天蓋,可分佛天蓋,人天蓋。佛
天蓋是掛在大壇上,人天蓋是掛在禮盤上。人天蓋的四隅是十六大菩
薩幡,亦名四攝幡。十六大菩薩是金剛界曼荼羅會上四佛之各四親近
者,如下:
阿 佛-- 薩、王、愛、喜。
寶生佛-- 寶、光、幢、笑。
彌陀佛-- 法、利、因、語。
不空佛-- 業、護、牙、語。
四攝幡是繡上各尊三摩耶形。金剛薩埵是五股、
金剛寶菩薩是獨股,金剛業菩薩是羯磨。此是從
巽隅開始順序掛之,但胎藏界之幡皆寶珠形表之
。此外有幢幡、華髮、瓔珞等懸列。道場外廓懸
寶鈴之鐸。內外道場之莊嚴,宜儘力而為之。因
道場乃本尊之妙樓閣,如此莊嚴之,本尊威德與
行者信心必倍增。本堂的裏堂,近來有供養有緣
聖靈或有緣之佛。持佛堂內是除供養本尊外,亦
有供養兩界曼荼羅、大師、明神、八祖等御影。
其他有緣之佛、先師尊靈等安置之,晝夜不絕念
誦之。
禮盤 几及磬台前几
禮盤,行者所坐之台座。有彫刻種種模樣,獅子或蓮華在尊意
方便。獅子表勇健菩提心,蓮華表安住白淨信心。高六寸七分,長
一尺二分四方; 或高五寸,廣一尺六寸七分四方,以麻布造座具敷
之。
凡是置左 ,長一尺八寸四分,廣一尺,高八寸二分。或長
一尺四寸,廣八寸,高七寸。上面放有灑水器、塗香器、散杖、念
珠、柄香爐、香盒。其中灑水器、塗香器形如前六器但有蓋。然則
灑水器中注入閼伽水,如沈香等之香浮灑入器內。亦即香水,香者
遍至一切,水者能滋潤,故以此灑淨能遍至一切有情,滋潤一切,
增長菩提心。
散杖:印度用茅草束,日本採用梅、柳、或桑等甘味液汁之枝
,其枝朝南方用之,毒木不用。散杖長鋀,隨壇大小而異,大約為
一尺二寸、或一尺六寸,末端削八角形,兩端隔二三寸刻二箇八刀
痕跡,表八葉蓮華。加持時入灑水器水中,浸清淨香水,灑法界眾
生心地,外法界不淨除,內煩惱垢穢斷除。
塗香器,盛行者用塗香、沈香、白檀香等入。行者手掌五指及
內外身等塗之,以此故五大所成己身清淨。
柄香爐,對本尊慇懃威儀整,爐中香薰。
香煙遙立直上,奉請空中諸尊。香盒,裝燒香
用,內放五種香。
念珠,行者祈願用:正念誦用。正念誦即修法中,正念誦時用
之或其他場合祈願用。念珠的標幟,容後介紹之。
灑水器、塗香、念珠位置,就定戒慧或戒定慧不同而置之。各
流派不一,就明師習之為要。大約灑水是定,塗香是戒,念珠是慧
。
禮盤右 置磬台,在本尊法會意趣表白,或讀經意趣表白或終
了時打之。禮盤前壇間,置細長前几,高度比壇低,又稍高於禮盤
。上置聖教箱,內放行法用之法則。
輪寶羯磨杵
輪寶是以輪台載之,安置於壇的中央。八輻金剛寶輪或羯磨杵
。皆是古代一種戰具,表摧破之功用,亦即一切煩惱摧破之意。羯
磨杵是三股杵,十文字交叉而成,以羯磨台載之置壇之四隅。
金剛盤是眾生心蓮華標幟,其上置有金剛鈴、五股、三股、獨
股杵。五股表象金剛部、佛部之表象為三股,而蓮華部之表象為獨
股,此喻三部功德於心蓮華中圓滿具足。三股杵表身、囗、意三密
。五股表眾生與佛三密平等無二之意,故以兩三股作之而成。獨股
杵是表獨一法界之理,配蓮華部,蓮華是出生污泥中,而不染,象
徵人生於五濁惡世而不染,表一心法界大悲之體。又金剛盤上置金
剛鈴,鈴是一樂器,表佛陀說法之德。佛、 蓮、金三部說法,驚
覺眾生煩惱妄想之長眠。此鈴有五種鈴,此五種鈴在中央塔鈴之四
方,計有五股鈴、寶珠鈴、獨股鈴、三股鈴。至於鈴之名稱分別,
依鈴上之塔形、五股、寶珠、 獨股、三股而區別之。塔鈴置在輪
寶上,其他四種金剛盤上安置,但近多折三角形之奉書紙上置之。
四方之鈴杵是中台大日之莊嚴供養,如曼荼羅供等大法會時之供養
,或塔鈴以舍利塔代替安之。
舍利及瓶
一般在大壇中央安置舍利(Sarira)塔,「塔」梵云:率都婆
(Stupa)。塔形之種種名稱,是依古來樣變化而來,今意味著功德積
聚之意。塔中供奉佛之舍利,而得名--舍利塔。舍利是佛之身骨
,此是佛陀生涯功德之總結,亦是大日如來萬德之表現,恭敬禮拜
可得無量功德。此塔有多寶塔形、寶珠形、寶瓶形、多寶塔形如日
本高野山大塔。
大壇之中央舍利塔後及四隅置花瓶,瓶中立花,共為五處故稱
五瓶。瓶中之花,採用時花或人造花,大多採用人造五色蓮花。五
色之順序與前面的壇線相同。胎藏壇是白、赤、黃、青、黑;金剛
壇是白、青、黃、赤、黑,不二中壇是白、黃、赤、青、黑之次第
。金、胎兩壇中瓶白花常置中央,餘四瓶只在艮瓶和巽瓶之不同,
此是依古來流例,其有不同處,可就明師而直授。
五瓶中入香水、五寶、五藥、五香、五穀等二十種調合物。用
綵帛的一 端包浸入瓶中,綵帛是用來裝飾瓶頸的,以五色絹布為材
料。依花瓶之色順序飾之,此是五方佛三昧形。綵帛之掛樣依各流
派習之、此處不作詳述。五寶等二十種物各流派亦不同,請依上師
授之,普通只有用五寶入瓶內。
五寶是一心之寶珠,世出世間財寶之湧現,意味一切凡聖之施
與。五藥是治眼、耳、鼻、舌、身,五識分別之病,成就五智。五
香是本有緣起的一切功德,為佛陀大悲之風薰染,法界芬馥之意。
五榖是一心之根源,喻大慈悲之莖葉枝末,生出究竟涅槃之穗。
五種壇形式
曼荼羅是壇的意味。印度的七日作壇法,在七日間,專心如法以土
建壇,壇上畫諸尊圖像、或梵文種子或畫各各三摩耶形,然後執行
入壇傳法儀式,儀式終破壇。此法為阿闍梨所作,然至中國漸次略
化,曼荼羅現圖以及壇以木作之。而木壇在虛空藏求聞持法儀軌中
方初見,如今採用均以木壇為主。
壇是淨菩提心、大地的標幟,依大壇而言。此淨菩提心有因、
果二位、修行者為因位求道的信心、求道心既覺醒求果遂得。大壇
求道心之高潮,心地覺醒之象徵。
壇的種類,依材料不同分為土壇、木壇,依形式上分大壇、小
壇,樣式有箱壇、牙形壇、花形壇三種。使用法上有:大壇、密壇
、片壇、水壇,或者三昧耶戒壇、護摩壇、神供壇等形。箱壇之造
形、因似箱形而得名。牙形壇,壇足為花牙形而名。花形壇分上、
下兩層,各為蓮華狀。大壇是屬於四面壇。密壇是狹小的道場場所
或大壇的準備場所。片壇是當壇對立之片壇。水壇是灑水加持作法
之壇。可隨時設立,三昧耶戒壇是灌頂授戒用之高几壇,護摩壇是
護摩法用。多數為牙形壇亦有如箱壇之作法。神供壇乃是神供法用
。
復有四種法相應之壇。息災壇為白色圖形、增益壇為黃色方形
、敬愛壇是赤色蓮花形、調伏壇為黑色三角形。一般大道場通常設
立一壇至三壇。修法時設立五壇。設立三壇時,胎藏壇向西行者向
東,金剛界壇向東,行者向西。不二中壇向南,行者向北。設立五
壇時機,如後七日御修法等大法立時用之,包括大壇、護摩壇、聖
天壇、十二天壇、神供壇等。
大壇的尺寸有四肘、六肘、八肘、十二肘等不同尺寸,隨道場
大小而定。肘之長度,約為人之肘至指尖之長度,但人之肘長短不
一,大約是一尺或一尺二寸加減。或傳云大壇四尺二寸四方,高一
尺、板厚一寸。又云一肘長約為八寸。密壇是箱壇或牙形壇,備有
火舍一具,飯食器,花瓶各二器,燈台二座。
突佛供
【佛供】突佛供,是以飯做突出之形,并配以五色色粉以供養
。
白色為大佛供,其他四色為小佛供,順序隨五瓶花之,亦即胎
藏界與金剛界之五色隨五佛之次第而有不同。
胎藏界五色次第
白 毗盧遮那「Var-rocana」的淨法界心。一切眾生本源之
色。
赤 寶幢如來。菩提心發起,於明道中降伏魔怨,光明能除
闇昧之義。
黃 開敷華王佛。娑羅「Sala」樹王之色,約為成正覺永恒
至高萬德開敷之義。以娑羅樹冬夏之變化為喻。
青 無量壽色。既證金剛實際之境。以加持方便現大悲曼荼
羅淨虛空中含萬像義。
黑 鼓音如來色。如來住自性大涅槃,涅槃極為深玄,以黑
色表之。
金剛界五色次第
白 大日
青 阿 (不動)
黃 寶生
赤 紅蓮花(無量壽)
黑 (雜色)不空成就(釋迦)
不二五色次第
白 水大--白一切色之初
黃 地大
赤 火
青 空大
黑 風大-- 黑一切色之至極
四橛和壇引壇敷與壇線
一般言在大壇的四隅立柱樣的橛,四隅各一本故稱四厥,意味
為淨菩提心之大地堅固而立。橛之本樣採用紫壇木,但餘木或銅鐵
亦可。長約一尺或是一尺二寸。此橛與橛之間的連絡線,稱為壇線
。壇線為淨菩提心之德相,相續不斷連持之義,又表淨菩提心的大
地結界之義,此乃以五方佛智慧作為持續義。壇線自東北角即艮隅
為始,順迥納入艮隅。艮隅為發心位,萬物發動之本源,亦是萬物
窮極之方。作依艮方為起點而終止於艮位。若有餘緒用上好白紙包
為水引置之。 此線之造法有一定之法式,一般由童女授八關齋戒作
之。近代方便之法,由出家者自行香湯沐浴,著清淨之衣,內外皆
清淨於本尊前,香花、燈明、飯食等供造之。壇線之組合,胎藏界
為白、赤、黃、青、黑,金剛界為白、青、黃、赤、黑。中壇之線
(金胎不二之壇)是白、黃、赤、青、 黑的順序。大壇一壇時中壇之
線用之。胎藏界之壇線是下轉。金剛界之壇線是上轉,不二壇金胎
金之順序,或初二胎後二金。胎藏之法門表本有本覺下轉化之意味
,金剛界表現修生始覺上轉之意。不二壇即是表金胎兩界不二之意
。
壇上以白布敷之稱為壇敷。敷樣是自艮隅為始七折壇面覆之。
小壇時五折。牙形壇、箱壇時用壇引圍之,即壇之橫側用白布迥圍
之,自艮隅為始,艮位為止。護摩壇亦用壇引,引樣依各流派作法
次第,以阿闍梨囗授為要。
木魚
我覺得在所有法器裏,木魚是比較沈著的、單調的,不像鐘鼓
磬鈸的聲音那樣清明動人,但為什麼木魚在法會中是那麼的重要?
關鍵全在它的眼睛。
佛寺裏的木魚有兩種:一種是整條挺直的魚,與一般魚沒有兩
樣,掛在庫堂,用粥飯時擊之,另一種是圓形的魚,放在佛桌,誦
經時叩之; 這兩種不同的魚,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眼睛奇大,
與身體不成比例,我不能明白為何魚有這麼大的眼睛,或者為何是
木魚,而不是木狗、木虎或木鳥?問了寺裏的法師。法師說:【 魚
是永遠不閉眼晴的,日夜常醒,用木魚做法器是為了警醒那些昏惰
的人,尤其是叫修行人志心於道,日夜常醒。日夜常醍就是行住坐
臥不忘修行,行法則不外六波羅密:一、布施、二、持戒、三、忍
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這些做起來不要說日夜常醒
時間不夠,就是伍佰世也是不夠用的。】
木魚是為了警醒,假如一個人常自警醒,木魚就沒有用處了,
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經典,尤其是在講心靈的種種塵埃和種種
磨洗的方法,它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恢復人們自性的清澈朗照。磨
洗成一面鏡子,在執著的眾生,不能只有方法,也要工具,如佛像
、鐘鼓磬鈸、香花幢幡、無知的人,視為迷信,卻正是磨洗心靈的
工具,如果心靈完全清明,佛像也可以不要了,何況是木魚呢?
木魚做為磨洗心靈的工具是極有意義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
告訴我們,修行是沒有止境的,心靈的磨洗也不能休息,居住在清
靜寺裏的修行者,日夜在清靜自己的內心世界,在五濁麈世的我們
,不是更應該磨洗自己的心嗎?
八大祖師掛樣
本堂八大祖師畫像乃壁畫式之掛樣,而其方位乃以壇為南面作
基準,八大祖師東西各四人掛之。其順序有兩種掛法、依西側之壁
,由南至北順次如下: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次東側之壁,
由南至北順次善無畏、一行、惠果、弘法,此種掛法是以行者為準
之掛式。另一種掛法以本尊為準之掛式,本尊右側、順次,為善無
畏、一行、惠果、弘法。左側順次,為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
。
八大祖師的見分方普通是「龍三、龍經、金珠、不縛、善指、
一內、惠童、弘五」。八大祖師中弘法大師為日本人。惠果和尚,
一行阿闍梨是中國人、其他為印度高僧。此為三國密教傳持之相續
者,功德浩量、永為我密教行者之感恩。今揭示付法八祖及傳持八
袓。付法八祖即右八祖中善無畏一行二人除去,加教主大日如來、
金剛薩埵、此是血脈相承法燈相續上最尊。在傳持上,以善無畏及
一行兩位之功績不可沒,故列入為傳持八祖。
念珠
念珠或云數珠,有百八顆、五十四顆、四十二顆等不同數量。
依佛說木 子經所述,佛陀(Buddha)在祇闍崛(Ciji hakita)山難陀
( Nanda)國度 璃(Vidudabha)王時,給 璃王一串 子一百八顆令
其常持,行住坐臥不離,至心或散亂心,皆持念三寶名號,功德極
大。誦 二十萬升夜摩天,誦一百萬遍能斷百八煩惱,以此足窺念珠
的功德。
百八顆的念珠一邊五十四顆,中間母珠留緒。母珠稱為達磨
(Dharma)。達磨是梵語譯為法;約表無量壽佛說法之德。二母珠稱
為兩達磨,一母珠稱為片達磨。各珠之間貫串之緒,表觀自在菩薩
之德,亦即真言行人所觀之法,觀達自在。百八顆表百八煩惱,又
配金剛界百八尊。母珠與緒止間有五十四顆,表佛道修行的階梯有
五十四位,本有修生合併成百八顆。其數是意味修生門修生之德,
一一斷惑證理,五十四位之終極是佛果。本有門五十四位,意味本
有修行之德,修生之極必生化他門的作業。
母珠和緒止均附有更小的十顆珠,此是作為記子用。又表十波
羅蜜,即檀、戒、忍、進、禪、慧六波羅蜜外,加上方、願、力、
智四波羅蜜,是為菩薩共同之修行法。母珠和十波羅蜜間,有一小
珠是為補處弟子。彌陀補處是觀自在菩薩或云觀音。觀音是意味一
切眾生之苦聲能察之意。補處弟子,是下一位成佛者。記子末二球
,是福智二嚴,表佛陀因地修行福智圓滿。福智二球,在緒止的為
本有之德。母珠的為修生之德。
左右各各五十四顆,其間均有二小珠,稱為四親近。今阿彌陀
如來的四親近,為法、利、因、語四菩薩。百八珠之對半為五十四
顆,叫半蓮。復四十二顆,是菩薩修行四十二位標幟。二十七顆名
為四半蓮,意謂二十七賢聖。二十一顆,本有十地和修生十在及佛
果共二十一也。十八顆,代表十八界。念珠均造成圓珠,其材料依
修法之不同而異。
菩提樹果 佛部 息災法
金剛樹果 金剛部 降伏法
金銀水晶等寶玉製 寶部 增益法
蓮華子 蓮華部 敬愛法
雜色寶珠 羯磨部 鉤召法
但若自修時,菩提子為通用。 為祈請儀式中,宜用寶珠較相應
。通用常有兩達磨之念球,放置 几時,折三匝母珠向本尊方向。
真言念誦法有五種念誦
聲生念誦音聲自他能聞
蓮華念誦自耳能聞程度
金剛念誦不出聲僅舌端動
三摩地念誦心中念誦不出聲
光明念誦囗出光明
以上隨行者,喜好採用之。
舍利塔
舍利塔梵語Sarira-stupa是用來安置佛陀身骨的。在金剛童子儀
軌曰:「若對塔持誦此童子真言,則一切念誦作法皆得成就」而舍
利乃是修行者一生薰修戒、定、慧,所得的功德積聚。金剛光明舍身
品云:「舍利是戒、定、慧薰習甚為難得,是最上福田。」又舍利
有三種,法苑珠林云:「舍利三種,一是骨舍利,其色白。其二是
髮舍利,其色黑。其三是肉舍利,其色赤,而佛舍利具有五色互變
,一切物未能摧壞。」
瓔珞
瓔珞梵云:吉由羅或枳由邏;是由寶玉串連而成,用於裝飾身
體或殿堂用。一般而言掛在頭上的稱之為瓔,在身上的稱之為珞,
常人用來裝飾用。
華鬘
華鬘梵名俱蘇(Kusu-mamala),是印度人用為裝飾之身具。在印
度男女均用蘇摩耶華或種種花,串結形如花環,在頭上莊飾之身具
。後來演變成佛前莊嚴用具,其形式變化多端,并加以種種寶飾。
在中國及日本由於風土民情關係,皆以金屬作之,并在其上施予精
巧彫刻。在玄應音義云:「梵云俱蘇摩,此譯為【華】,摩羅此譯
為【鬘】。」按西國之結髮師多用蘇摩耶花,行列串結,不論男女
貴賤,皆以此裝飾之。
御光
御光又云後光,其形有二種即船御光及輪御光。船御光,顧名
思義如船之形或如雲之形狀,又有作火唐草形。但雲形亦有立雲及
治之區別。次輪御光乃作圓形日輪之狀,此乃佛之御光,其餘據其
果位不同用途亦別。如天部諸尊之御光乃輪御光之上加付火焰。而
明王部如不動明王,即以火焰作為御光。
臺座
臺座有佛座、蓮座、獅子座等,以前乃是印度王者之座,後演
變為佛像安置之用。臺座種類有九重座、七重座、五重座、大佛座
、荷葉座、氣羅葉座、岩座、雲座、須彌壇等。如來部佛像以九
重、七重、五重、大佛座、雲座……等為主,菩薩部臺座同如來部
。明王部多用岩座,不動明王可用岩座或氣羅葉座。天部用荷葉座
。
錫杖
鍚杖梵云:喫棄羅(Khakkhara)是菩薩頭陀修行十八種持具之一
,古時沙門外出遠方來往,必攜之物。在菩薩戒經中十八物如下:
楊枝、澡豆、三衣、瓶、缽、坐具、鍚杖、香爐、漉水囊、手巾、
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像等。又錫杖振時
有聲又譯為聲杖、鳴杖。若就其表功德之意味,可譯為德杖 、智杖
。鍚杖經云:「佛告比丘汝等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現在
、未來諸佛皆執故,又聖智彰顯故名智杖,又本行功德故亦名德杖
。乃聖人之標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又毗那耶雜事:
「苾蒭乞食入人家時作聲為驚覺,以拳打門扇,家人怪問,何故打
破我門,無言以對。 佛為苾蒭解以錫杖叩門。佛言杖頭環圓如盞口
,上安小環子搖動作聲以為驚覺。乃至不信人家久搖錫杖,彼家人
竟無出問,遂生疲倦。佛言多時搖動,以二、三度為準,無人出問
即行去。而鍚杖之制法在錫杖經提到:「迦葉佛時二股十二環,釋
迦佛時四股十二環,四股十二環乃代表四聖諦十二因緣。二股十二
環乃表世諦第一諦十二因緣。密教之錫杖乃地藏、觀音之三昧耶形
,大環代表六大。
瓶
華瓶、水瓶等數種,水瓶是瓶中盛水用以供養本尊,又瓶中水
可為行者行灌頂之法。華瓶,乃是瓶中盛花捧供本尊之瓶,有五瓶
、六瓶、十八瓶等修法之差別。又寶瓶,乃萬寶藏於瓶中,表增益
之義,亦是寶部之三昧耶。大日經疏曰:「胎藏中安五瓶,最中大
日之瓶,於華台上安住,餘於華藻中安置。若能力所及一一尊前皆
置一瓶,亦可在內外方,上首諸尊處置一瓶,其各門處各置二瓶,
四角各置一瓶。又於通門之外,別置一瓶,用降三世印言加持之,
出入時灑身以自護,以及弟子入時亦灑之,護摩處又置一瓶。大略
而言多至百餘瓶,最少則六瓶。
幢幡
幢幡是旌旗之一種,「幢」梵云 默縛著(Dhvaja),「幡」云為
波吒迦(Pataha),在竿頭附上寶珠,并以綵帛莊嚴云幢。長長帛下垂
云幡。又附上龍頭者稱為金剛幡。密教中幢幡具有無量功德。供養
幢幡功德先轉為輪王,後終至佛果。幢幡有流水幡、庭幡、天蓋幡
、禮堂幡、施餓鬼幡、系幡、玉幡、兵具幡,若作為佛菩薩三昧耶
形用者,稱為佛法幡。
香爐
香爐,是法具之一,即燒香之器。依質料不同,而稱呼不同。
如用金作則叫金香爐,同土作則稱為土香爐。又有種手爐亦稱柄香
爐,是有柄之香爐,乃僧侶禮拜或他行時攜帶用的。
傘蓋
傘蓋,是如傘形之法具,乃表覆護之德的標幟。大日經疏曰:
「又備新淨白傘,上懸花鬘及白繒,乃至阿闍梨自執其上覆。傘蓋
有紫蓋和白傘,紫蓋是用以覆蓋阿闍梨,以表弟子對阿闍梨恭敬孝
養之心。白傘用以覆蓋弟子,表毗盧遮那佛之大悲,加持覆護弟子
之義。一字佛頂輪王經曰:「二人,一人執紫傘蓋阿闍梨頭上覆之
,一人執白傘蓋,水壇上當灌頂人頭上蓋。」
寶冠
寶冠是諸佛頭上之冠,用諸寶物以莊嚴之冠。如大日如來之寶
冠,稱為五智寶冠,且在寶冠之中安置五佛寶像。又阿闍梨灌頂時
,受者所戴之冠,即稱之為寶冠,此表授受者佛位之意,理趣經曰
:「已得一切如來灌頂寶冠,為三界主」即是此意。
法螺
法螺亦是寶螺,在灌頂時證正覺上,受於受者表徵之法器之一
。一般法會行列行時亦用之,為降伏惡魔之用,現今修驗道多用之
。大疏曰:「 以一音聲普遍十方世界,警悟眾生故吹大法螺。」
拂子
拂子又云白拂,用以拂諸塵垢之意,或拂弟子頂及身,表除一
切障難之法具。又諸佛菩薩持之,蚊虻等近時拂之。通以淨犛牛尾
製之,又尊勝修瑜伽軌:「行者每出行時,常作一白拂誦真言加持
一百八反常持行之, 若諸類一切畜生等逢之皆拂之。」
如意寶珠
如意寶珠梵語真陀摩尼,亦譯云寶珠、摩尼珠。青龍疏曰:
「震跢末尼此云思惟寶,譯為如意寶珠,即隨心所求皆滿足,故此
寶珠能雨萬寶,隨意欲雨種種寶與眾生。此如意寶珠形,乃是金剛
界半形與胎藏界半形之和合形。此二者和合,在密教曰理智不二,
乃萬物能生之體,含藏無盡之義。例如:天地和合則草木茂盛,男
女和合則子孫繁榮,人和合而國基穩固,種種事業繁榮。此理若體
得,任何人直求滿足,能得解脫道,此如意寶珠乃密教最極深秘之
法。
輪
輪又稱輪寶、金剛輪、法輪、乃摧破之義。依輪之軸數不同,
又分八輻輪、十二輻輪……等種類。八輻輪即代表八正道。十二輻
輪表徵十二因緣。又法輪代表說法斷疑,亦表王者之德。依質料不
同,又分為金輪、銀輪、鐵輪、銅輪……等。密教大日如來,又稱
金輪王。
團扇
團扇於弟子四邊扇之,可除熱惱煩惱,是除魔用之法具,目前
流行之檜扇亦是表團扇之本義。
羯磨金剛
羯磨金剛(羯磨杵),兩三股十字相橫交叉而成,是修法用具。
大日經曰:「以本性清淨故,護持羯磨金剛故,一切我,塵垢淨除
。」即金剛業菩薩所執持之法器。
天蓋
天蓋,佛頭上之蓋,用於遮避雨露塵垢之法具。禮讚曰:「天
來香蓋捧,人去寶衣齎」,即頭上方垂,故曰天蓋。
蓮華
蓮華,印度之理想花,此蓮華有清淨、莊嚴、能藏三德,亦是
胎藏界之標幟。即蓮華之於淤泥而不染,清淨意。蓮華具萬德莊嚴
,故云有莊嚴意。蓮華能含藏諸德,故曰能藏意。蓮華有青、白、
赤之別,大疏云:「 西方蓮華多種,一、缽頭摩、優缽羅、二、
泥盧缽羅、三、分荼利迦。」
如意
如意是禪家所用之物,同笏之類法具。俗云:孫手,意為手到
如意搔抓之爪杖。一說表意味為「心」,因其形似為狀雲葉,有如
心字之篆書。釋氏要覽:「如意表制蓋心,故菩薩皆執之,狀如雲
葉,又如此方篆書之心字。」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