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是一切的根本、精神的指標
有時心生煩惱的幾個人聊聊天,就說:「我們一起離開這個道場?」結果妳真的就準備要離開。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你們真的應該是要離開,為什麼?「因為上師在你的心目中,根本比不上你的朋友。你應去拜你朋友為上師,不是嗎?」。但是在密教、在佛法上,上師又是一切的根本、精神的指標。如果你的上師比不上你的朋友,連一個朋友的話都比不上,那你就沒有必要再繼續學習下去。因此,你的離開是對的、完全正確。不過師父也要給各位一個建議:『如果你真的要在這個上師這邊學好一件事,那你就要釐清這個理念,不要迷糊了』。
為何四皈依中,金剛上師排第一位
我們常講:「好朋友在一起並不需要言語來溝通,好朋友在一起是絕對的信任,不須要言語解釋。如果需要解釋,就不是換心的朋友、就不是至友了」。朋友尚且如此,師徒之間,尤其是密教的金剛上師跟弟子之間,難道須要用言語解釋嗎?不需要吧!在修法的理念上,為什麼四皈依中,金剛上師排第一位?「因為他是你精神的指標」。如果你的認知,覺得朋友比上師重要,那你選擇離開是對的;因為你在上師這個地方修法,絕對修不好的。你要跟一個上師學法,你一定會認為他的理念、佛法、修行是對的,因此你要將全部的精神交給上師。
剛去一個新的環境,要先觀察這個環境
我跟求法人講:「剛去一個新的環境,要先觀察這個環境,是不是適合我們?」剛投入道場就這就有如兩個人剛認識,在談戀愛一樣,一切都是美好的。但若你深深投入了這個道場,而你也會看到道場的更細部,就是所謂:「人的問題、內心的問題」。
師兄弟因每人都還在提昇自己也還在修,非已成就了。因此在道場也會看到凡夫相凡夫習氣流露出來。慢慢的你會看到那些發自內心藏污納垢的一面。同樣的此時你也會發覺,道場複雜的一面,此時妳的凡夫心也被勾引出來,進而煩惱習氣現前,無明最大的陋習又發作了,又忘了妳是來被上師、道場改造的,而不是來改造上師、道場的。或許當妳偶而清醒時,或許你會想:「我要的是清淨心,怎麼愈修愈亂了」。
你是來被改造的,而不是來改造道場的
事實上是你面對了你的內心,如實的了解了,內心更深沉的部份,也透由修行了解人類更深沉的一部份。這就像結了婚,天天在一起,看的一清二楚,不再像以前談戀愛時,怎麼看都好。怎麼一結婚,同樣是兩個人而已,怎麼壓力那麼重?結婚以後兩個人住在一起,也沒有跟其他人住,怎麼一下子親戚朋友的紅白帖…等多了,為什麼?。因為更深入了。所以,很多問題就開始了。這就比如第二階段時,你已經開始在修心養性了,前面像在選擇終身伴侶時,你經過了選擇,結了婚就不得後悔;同樣的你選擇了一個師父、一個道場,你經過了選擇,當你選定了,就需要調和,也就是說:「到了第二個階段時,你必須將自己交出來,因為你是來被改造的,而不是來改造道場,成為適合你習氣的環境。
把正確的理念提出來,讓大家都服從在這個佛法之下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原因,在往前走時,就要接觸到被改造的事實,可是被改造的當中,你可能會覺得跟以前不合,跟你的內心絕對不合、格格不入。此時你轉化的過去,就會往上走,轉化不過去報應就跟著來了…種種,很多事都跟著來。那如果是一個道場的主持人,你是要隨著世間人的情緒「大家都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呢」?還是應該把正確的理念提出來,讓大家都服從在這個佛法之下,把正確的佛法做出來?不因人的喜好,而成為你看到正法不彰,沒有一個中心主軸,漸漸的變成一個勢力,這邊一群人,那邊一群人,要決定一件事情,就好像「土地共同持有一樣,要蓋房子時所有的人都要蓋章」,這個師父要做決定、做任何事時,都要看人臉色行事,這是道場被改造,不是道場改造了你們,到時候變成什麼樣的道場,全然不知,這是佛法嗎?
真正可以被要求時,要感覺高興,因為你已經入室了,是開始在修行的弟子了
密宗講當你選擇了上師、道場,充份的認知以後,就要全心全意的把你的心交出來,不管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都要照著上師的指示去修行,除非他叫你去偷、去搶,你還可以考慮!不過,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樣,如果是對的,還是要去做;如果不對,那也只有自認倒楣了。我們講過:「朋友尚且不用交待、不用解釋,更何況是金剛上師」,金剛上師與弟子之間,難道需要用言語解釋嗎?你們上師相應法修假的嗎?師父要跟各位講:「當你真正可以被要求時,你要感覺高興,因為你已經入室了,是開始在修行的弟子了」。
你的成就沒有人會跟你搶,而是要看你有沒有用心去學習
以前的老闆,對於一個員工開始要要求時,也要經過觀看,看這個員工耐不耐勞。若此員工可以克苦耐勞、自動自發、責任心夠的話,老闆才會開始慢慢的交出任務,一項、二項、三項、四項…最後十年的光陰過去了,這個人成為一級主管或自己當老闆;另外那個人還在當基層員工。所以,你的成就,沒有人跟你搶,是要看你有沒有用心去學習而已。
「佛法」這條路是走真的,不是在講理論的
你跟上師之間也是一樣,當你選定了以後,你應該如法修行,尤其在最緊要關頭,一定是違背你的習氣,一定是你所不喜歡的,可是上師的話,聽的進去很可能就得救了,佛法這條路是走真的,不是在講理論的。所以,很多的做法在最後的關卡,就是看你的人格,看你能不能通過考驗,上師也在看你的心,你到底怎麼了?這是最要緊的一刻,如果三兩句你就原形畢露的話,你今天的結果是理所當然的。
「修行人」要有話直言,不可畏縮、怕事
你們常常聽很多佛菩薩,在考驗人的故事,祂不是用言語,而是「觀人以微」。事情不到緊要關頭,看不出一個人的人格,看不出一個人的操守,尤其修法比做人更加嚴緊,怎可輕率。佛法豈是用世間人的態度,去論對錯?你們的看法有沒有基於佛教的正知正見,而出發去論斷一件事情呢?很多事情是不是要先自我反省?給你們一個建議:「當別人攻擊到你個人時,你可以當做自己修養好,不理它。但是如果談論到道場、上師時,千萬記住一點,如果你是修密的人,如果你是真的信仰這個上師的人,你應該傾全力辯駁,甚至應該義憤填膺,指正他的錯誤。現在的人欺善怕惡,礙於情面。不過,修行的人要有話直言,不可畏縮、怕事。如果你是畏縮、怕事的人,那你是用世俗的心在修行,你這顆心沒有正知正見。師父教導的弟子一定是直接的,是不是徒弟,那就要看你是否了解上師的用意和苦心,而不是用「人情事故」做人。
俱足「正知正見」,才可以稱為佛弟子、稱為我的弟子
修行的觀念對了,修起法來才會精進,修行要以佛法的角度多所思索,而你是否俱足正知正見,你自己內心最清楚,如果你有正知正見,才可以稱為佛弟子、我的弟子,否則你們枉費師父這麼用心的照顧你們、指導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