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宗派源流 真言宗往往論說法教主,大日與釋迦各別。釋迦所說,定是顯教 。毘盧遮那所說,是為密教。然則大日之傳授金剛薩埵,何以就釋迦 在世而論耶?以金薩受法而後,八百年中,授與龍猛,而龍猛出世, 距釋迦滅度,亦八百年。寧非同時。然則大日、釋迦,法身、化身, 一耶?異耶?今謂三身一體,唯是法身,其理決定,不可猶豫。 故聖位經云:自性及受用,變化並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 身。故一切應化,無非法身。大疏云:謂隨如來,有應之處,無非法 界宮也。蓋以法身恆說,無始無終,不可指其時處,故以即法性之應 化身,而明即應化之法身。傳授疏云:至論真言法教,應遍一切隨方 諸趣名言。但以如來出世之跡,始於天竺,傳法者,但約梵文,作一 途明義耳。猶之一月,印千潭水,其中一潭,所受月影,即是千潭月 影,無有異也。又如一室千窗,皆見全日,吾今此身,又焉得非法身 大日哉。 今言宗派源流者,夫中國之有密教,以西晉懷帝,承嘉六年,天 竺三藏,帛尸黎密多羅,來至建康,譯大孔雀王神咒經等,為初最也 。其後若佛陀跋陀羅、若羅什、若曇無讖、求那跋陀羅、達摩笈多、 玄奘、佛陀波利、地婆訶羅、義淨、流支諸師,相繼翻譯密經,然大 抵屬於事相,且係雜密。其純密經典之傳來,而正式成為一宗。則由 玄宗時始也。若溯論天竺之世系,則自摩訶毘盧遮那如來,以瑜伽無 上祕密、大乘教,傳於金剛薩埵,數百年,方得龍猛菩薩而傳授之, 龍猛授之龍智阿闍梨,龍智又授之於善無畏及金剛智二人。此二師於 唐開元中,分別來華,又有大廣智不空三藏,亦於是時來華,故世稱 密宗開元三大士焉。其中無畏三藏,譯成大日經,傳之一行阿闍梨, 口授義釋,而一行禪師,法流未傳,遂爾中輟,但台密則謂傳之順曉 阿闍梨矣。至於金剛智與弟子不空之法流,則傳之惠果阿闍梨。惠果 弟子中,有日本弘法大師,載法東歸,努力宏揚。同時又有入唐八家 之眾,各傳所學,乃綿延至今,枝流繁衍,而無替焉。今將台、東兩 密,祖承相異之點,分別臚列,以見其概。 傳教大師內證佛法血脈譜 海雲記云:時金剛智,知天竺國無畏三藏,解胎藏教。嘆言:此 法甚深難遇。昔於南天竺國,聞有此法,遂遊五天訪求,都無解者, 今至大唐,喜遇此法。遂請無畏三藏,求授大悲胎藏。而金剛智授無 畏金剛界法,於是互為師資。若據此說,則胎藏非龍猛傳矣。但弘法 大師真言付法傳。則謂金剛智,往天竺,於龍智所,受學兩部。而無 畏傳中,又言無畏與金剛智同門,更無從彼學金剛界之言。故海雲所 傳,當是二師互見所譯之經,各從所專,以免別譯之煩,故互為師資 ,受其譯本,並非二師初則各學一部,而今互傳也。又金剛智云:於 開元六年中,至西京。一行禪師,求我灌頂,聞有此法,乃令伊舍羅 ,譯為漢文,一行等,乃親自筆授,一依梵本,次第而述,其意不失 。此一又知一行禪師,雖云是無畏弟子,而又從金剛智灌頂,翻經矣 。 又唐咸通六年玄超所記兩界血脈圖云。 更言東密中,雖云入唐五人,而法緣鼎盛,薪傳大地者,唯弘法 大師一人而已,其餘,則身歿而名亦息矣。弘法大師,以天縱之 資, 幼通儒典,長而有玄奘之志,乘風破浪,啣命入唐,適青龍寺,惠果 和尚,正當待人而傳之際,得此大器,遂瀉瓶以授之。當時中國,雖 亦有多人,承惠果之法者,然不久即遇會昌之亂,遂皆無繼續之望。 幸弘法大師,一燈分照,使今日法流重返。不然者,則慧命早絕矣。 此不得不為密教慶,而應以東海奧院,比之鐵塔,而大師,則東土之 薩埵金剛也。大師學成歸國,開法東寺,故稱東密,嗣復選擇紀州之 高野山,有八葉蓮花之態,遂於此,立根本道場焉。綜其一生事業彪 炳浩大,而學無不精、事無不能。不但密藏大法,盡在腹笥。而世間 技藝、雕刻繪畫、辭添歌詠俱入神境,故得舉世尊崇,千古如一日。 不特一宗教義,開發之祖,實為一國文化,創建之母,非大悲應化, 神力難思,豈得如是哉。雖十心判教之說,難愜他宗意,然為標顯自 宗亦無可議者。大師入室弟子十人,世稱十哲,而續慧命,延法嗣者 ,實慧、真雅二傑而已,後分小野、廣澤二大枝,並非由此二人一人 一枝也。今將野澤根本十二流,圖其世系如後: 大師一真雅一源仁一聖寶一觀賢一淳祐一元杲一仁海一成尊一明 筭,而不宜用大師一真然一壽長一無空等血脈也。況真雅為大師正嫡 ,盡野澤之源底,所有祕事、口訣無不瀉瓶也。一說,真然相承之法 並未中斷。蓋以成尊曾告明筭曰:昔聖寶尊師,隨真然受高野山祕訣 ,嫡嫡相承,我為六世矣。故知真然法系,雖不傳於無空,而已傳於 聖寶,於是與真雅之傳合流,歸小野一家。要之大事祕訣,一由真雅 、源仁,二真然、無空,三真然、聖寶,皆合流歸於成尊一人。成尊 傳之明筭,以迄今玆也。明筭入門弟子,有教真、良禪,而良禪,則 有上首數十人,其中以行慧、琳賢、日禪、教覺、兼賢、基舜、真譽 ,等為龍象。良禪將大事祕訣,隨機分授,遂分成中院流之四方、六 方、八方之說。 「 引攝院 │ 心南院 四 方┤ 大樂院 │ 智莊嚴院 └ 寶性院 加 [ ] 為六方 總持院 東南院 加 [ ] 為八方 龍光院 各方不同之點,如五色供及五色瓶之方位等,印信之差別等。如 引方傳法、祕密灌頂等七通。心方、瑜祇大事、許可、傳法之三通。 大樂院信曰相承方,為許可傳法,多聞天大事,之三通。智方許可、 傳法、祕密、瑜祇,唯授一人,後僧正,六通。但今皆各方互傳矣。 余所得小野血脈,為中院流引方。及三寶院流。廣澤血脈,為傳法院 流,今分列於後: 中院流引方血脈--- 大日一金薩一龍猛一龍智一金智一不空一惠果一弘法一真雅一源 仁一聖寶一觀賢一淳祐一元杲一仁海一成尊一明筭一良禪一兼賢一房 光一覺善一良任一祐遍一隆辨一定範一賴審一玄海一快成一信弘一宥 快一成雄一快尊一良雄一仟遍一嚴雅一快旻一宥智一良尊一祐範一清 融一澄榮一祐遍一周堅一榮雄一宥算一傳昌一傅秀一義雄一晃朝一寬 傳一長觀一慶盤一宥永一榮實一傳慶一傳雄一增意一增仁一鍐識一增 應一鍐旭一心猛一阿闍梨金山穆韶一密林。 三寶院流血脈--- 大日等同上一成尊一義範一勝覺一定海一元海一實運一勝賢一成賢一 憲深一實深一覺雅一憲淳一隆勝一隆舜一經深一隆源一隆寬一隆濟一 賢深一澄慧一源雅一深應一雅嚴一源朝一寬濟一有雅一寬順一性善一 妙瑞一密門一龍海一隆鎮一榮嚴一智等一穆韶一密林共五十一世。 傳法院流相承血脈--- 大日等同上一弘法大師一真雅僧正一仁僧源都一本覺大師一禪定法皇 一寬空僧正一寬朝大僧正一濟信大僧正一入道二品親王一成就院大僧 正一興教大師一兼海上人一隆海法印一覺尋僧都一賢譽阿闍梨一覺瑜 法印一覺禪阿闍梨一經瑜法印一禪助大僧正一印玄上人一道淵大僧正 一守融大僧正一覺果權僧正一慶深法印一仲盛法印一信嚴法印一宥盛 法印一真性法印一菊淵阿闍梨一宥嚴權僧正一信遍前大僧正一孝源前 大僧正一賴遍大僧正一秀瑜權僧正一宥證前大僧正一深仁親王一禪證 前大僧正一濟觀親王一照道僧正一榮嚴大僧正一雷斧大僧正一密林共 四十九世。 (外題本願方大正十五年四月六日火曜軫宿於多聞院道場授兩部灌 頂畢。) 今高野山大抵皆中院,與三寶院、二流並傳。其原因為當時新義 與古義決裂之時,兩家門徒械鬥頗烈。新義門徒既決心遷地為良,以 根來山為道場,遂將中院流原有百餘尊大法,縱火燬其泰半,事後搜 檢,僅剩三十三尊而已,故於行軌常感不足。三寶院所傳百餘尊法, 與中院大致相合,故參合傳之,以補不足也。三寶院流自成賢之弟子 三人,各開一流,所謂道教、憲深、賴賢三人也。道教稱地藏院流, 又云道教方。憲深稱報恩院流,又云幸心方。賴賢稱意教方。余所習 者,為憲深方也。 日本密教,至今有所謂立川邪流者,其創始在八百年前。當時三 寶院流勝覺阿闍梨道風甚盛,門下大弟子二十四人,其胞弟任寬亦弟 子之一。當勝覺示寂後,任寬自信足以代兄之位,豈知得罪被流謫配 伊豆,雖身羈荒僻,亦思以昔日所得於兄之真言祕法傳播斯鄉。於是 易名蓮念,收具妻食肉之污穢俗人為弟子,復於立川邂逅一素行邪術 之陰陽師,授以真言祕法,自此居然成一學派稱立川流,宣傳流布。 其時任寬以身遭譴謫,心中鬱陶,對於真言祕法未免獨斷曲解,加以 陰陽術士依為弟子,邪見機緣於焉巧會,更以世風淫靡,故浸潤甚速 。其流教義乃根據所謂三經一論,即瑜祇經、理趣經、寶篋印經及菩 提心論也。 瑜祇經中云,如來入馬陰藏三昧。理趣經云,妙適清淨句。寶篋 經說,自身即佛雙圓塔。菩提心論云,八葉蓮花一肘間,炳現阿字素 光色,禪智俱入金剛縛,召入如來寂靜智。彼依此等經文,斷章取義 ,牽合邪解,故以男女陰陽之道,為即身成佛之祕術。彼解阿吽二字 云:阿者,海。吽者,山。阿女,吽男。開口為阿,塞口為吽。此二 字,即金胎兩部。阿即西曼荼羅,胎藏七百餘尊。西,即入門,為女 。吽者,東曼荼羅,金剛界五百餘尊。東,即出門,為男。此內外互 具之法。又阿善吽惡,阿赤吽白。阿慈吽悲,故諸佛慈悲心,皆從此 阿吽二字出也。其餘如阿母吽父、阿地吽天,凡足以配偶之事義,無 不收之。故此二字,實為人生之起原,萬物之生因,於是彼乃百尺竿 頭,重進一步,謂男女二根,五塵交會,於此體驗,即身成佛之妙理 。謂理具成佛,為父母之種子。加持成佛,為父母和合之時。顯得成 佛,即父母合生之身。金剛不壞,理智不二之體也。此種邪說,當時 曾風行日本,受天皇歸依,亦猶元代宮庭之喇嘛穢史,及近時士夫之 崇左道密教也。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