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介布施 ◎布施觀念不同,功德就不同─ 同樣的施捨,由於施者的動機觀念不同,功德也就不一樣。例如 :為求人天福樂而布施,或為求自身解脫而布施者,都是屬於「自利 」的,而施的功德是有的,但極其有限。其功德遠不如為「利他」而 施的菩薩布施了。菩薩為了利樂眾生,將自己所有的一切,無條件的 施捨給眾生,如此的布施功德總無可限量,最令人讚嘆。總之,布施 者的動機若停留在「人天」層次,自然地所獲得的果報是「人天」的 成就;若心存「佛」慈層次的布施,當然所成就的是「佛果」。是故 ,同一布施行為,其功德卻千差萬別。 ◎布施的種類─ 一、財施:有內、外財之分。身外財物的布施,稱外財施。身心 的施捨,稱內財施。 二、法施:以己所解所行的佛法,或諸醫藥、工巧、文學等藝能 教授他人,在悲田敬田中,廣行布施。但最重要的是要從廣行布施中 ,去體認「三輪體空」的真諦〈三輪者乃施者、受者及施物。從而契 入「空性」,而獲解脫。布施時若無「法性空慧」的照見,就會著「 三輪」為實有。如實有能施的我,以為我是能行布施的;實有受施的 受者,以為他是受我施與的;實有所施的東西,是大是小,是勝是劣 的。這樣不能通達「無自性空」,就會處處著相,著我相,著法相。 有取有著,就為我、我所執所繫縛布施時,對於施者、受者、施物「 三輪」,能與無所得的「空慧」相應,不為之所繫縛,即名「出世間 施」。均稱為法施。 三、無畏施:舉凡慈善救濟、知識技能、道德教化……等諸積極 援助,能予眾生力量,令無威脅、恐怖者,皆稱之「無畏施」。 ◎什麼東西可以布施─ 一、白己的身心:自己的身體,甚至生命都可以布施。 二、諸受用:可為自己受用的一切資財,均可如法布施。 三、善法: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法不佔為己有,皆可布施。 ◎不應該布施的是什麼─ 菩薩是應該一切施的,然在事實上亦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布施 應該是為了利他及增長道業。如違反了此一原則,那就不應該施給他 。因為,布施了會徒增自他的煩惱與罪業。菩薩是應該不惜身命財物 來布施的,但這要漸漸修學,忍刀強,悲心深,不帶一分勉強,否則 會障礙修行,令生畏怯退心。是故末熟習瞭的甚深經典、儀軌、修行 法器、出家人必備的衣缽等,都不應該施捨,以免障礙自己的道業。 如是邪魔外道,故意來搗亂;或是瘋狂;或是幼稚。作不正常、不正 確的求索,都不應該施給他。如果布施了,反而有過失。如為了小小 事而乞求身命,亦不應該布施。如要求幫助他、供給他、助成他的殺 盜淫業;或者乞求的目的,是為了損害眾生;或為了賭博遊蕩,這都 是不應該施的。總之,舉凡於他無益,於己道業有損者,都應該謝絕 。 ◎學佛之人應如何布施─ 學佛之人除了要常行上述之諸布施外,亦莫忘了禪修中常行「勝 解的意樂施」,即是在禪定中,以勝解力 ,現起廣大無量的種種資財 、甘露等。 回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