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的本尊觀

   
             真言行者所尊信仰的對象,如佛、菩薩、明王、天王天眾等等,

       稱為「本尊」。本尊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廣義而言:就是內心寄

       託依靠的對象,凡是信仰的對象以及所有尊崇之物,都可稱為本尊。

       乃最尊神聖的意思。狹義來說信仰對象的諸尊當中,有特別與信仰者

       ,有深厚緣份的而尊奉為不斷守謢自己,又自己經常懷念受持的聖尊

       ,也就是自己的守謢本尊或稱為持念佛。


              然而承認本尊的存在,除了真言行者以外。其他的宗派也很多;

       如天台大師以阿彌陀佛為本尊、日蓮宗的日蓮上人以「法華經」為本

       尊、禪宗也以釋尊為本尊、淨土宗以西方三聖為本尊,但是以上天台

       大師等他們的本尊為確定不變的,而真言宗對此就沒有特定的本尊了

       ,往往依照各人尊崇信仰的不同而有種種的差異。

 
              世人的慾望念頭既然千差萬別,則各人所尊敬信奉的,必然大不

       相同。即使同一個人,此人的慾念變化無窮無盡,他所信仰的本尊也

       可說時時有所改變,就像為了保養肉體而需要種種食物一般。精神上

       的慾望也是如此。有的人在某一段時間欲求慈悲、忍辱。在另一時段

       又希求本身具有嚴峻威烈的特質。而於另一時刻則需求內心的安穩寂

       靜。為了適應眾生的需求,而有種種的本尊存在。

  
              我等凡夫,有貪。瞋。痴。疑。慢的五種根本煩惱,這五種根本

       煩惱。依於各人的嚴重性有增減的差別。如殺害生靈大多由貪慾所引

       起的。然而殺生者如果能痛切感念殺生的極大罪惡。善念生起而放下

       屠刀時。則為殷切熱望慈悲忍辱。

             
              又瞋恨恚怒等煩惱熾盛的人。如果痛切感念瞋恚能使自心苦楚,

       及罔詐自心,此人一念發起而生起善心。他就會欲求得到內心的安穩

       靜寂。又愚痴妄念不斷湧現的人。於一念發起而起善心時。則常會渴

       望獲得清淨真實的智慧。基於這些性情慾望的差異。各人所念願的本

       尊當然也就各不相同了。


              佛陀說法。為的是醫治眾生的心病。而施給於對症的法藥。所以

       因應眾生所求而現的本尊。也是適應各人的願望需求,而有多種多樣

       -- 就是想求得清淨真實智慧的行者。當以「 真實智慧的尊者」。

       為他的本尊;希求精神安穩寂靜的行者。當以「安穩靜寂之德行為主

       的尊者」。做為他的本尊;希望慈悲忍辱的行者,當以「 慈悲為主的

  尊者」為本尊。像這樣依照各人的愛好需求。於是為各人所崇敬信仰

  的本尊也就不必相同。順應這種人類的習性,不斷的改變乃是人之常

  情。所以真言密教不定特定的本尊。並且適應不同的時機,得以改換

  本尊。


           真言密教以大日如來為最高的佛身,視為諸佛、諸菩薩。諸天部

  善神中,最為尊貴無上的尊身。諸佛諸尊與大日如來的關係。恰可看

  成身體和四肢;四肢五體是身體的各部份,諸佛諸尊也可以為表示大

  日如來部份的功德體,諸佛諸尊稱為一門的本尊,對此而稱大日如來

  為普門的本尊。換句話說,分析展開大日如來之總德的。


             就是諸佛諸尊。綜合統一諸佛諸尊的。也可看成為大日如來。「

  大日經疏」第一云:「若諸行人慇懃修習。能令三業同於本尊,從此

  一門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也。」因此真言密教的觀念認為

  。「一門」就是「普門」。

   
             由於大日如來為本地法身。諸佛諸尊就是祂的垂跡身。像這樣以

  大日如來的一身。展現無量的分身。影散於十方世界。如來萬德之一

  觸緣應機,隨著各種因緣顯現的各個尊身。就是大日如來的加持身。

  這各個尊身。現前於真言行者的瑜伽三昧中。各個尊身的誕生處所或

  國土,自不能定。此加持身教化的妙用終了以後,當再復歸於本地的

  大日如來。所以自真言密教來看,除了大日如來以外。事實上原無一

  佛一尊的存在(因為諸佛諸尊都是大日如來的垂跡身)。

 
    所謂本地法身,不外為行者的自心實相。眾生之所以不能觀照自

  心的實相。乃因為自己被無明妄想所纏縳。這些無明妄想,密教稱它

  為百六十心。此百六十心。真言行者在地前六無畏的修行時,如果已

  悉數除去。成為清淨無垢的身心。

 
    入於初地入心的聖位,於是確實地得以諦觀自心的實相,如此才

  能夠接近真言行菩薩自心實相的本地普門法身。然而真言行菩薩,並

  不是僅僅以接近本地法身為目的,乃是以菩薩自已達到於本地法身的

  位地為最終的目標。至於如何才能證得本地法身,不外乎為真言行者

  及真言行菩薩,接於加持身,依於加持身三密相應。冥助之力,所以

  上轉進昇的真言行者,如果沒有真言行菩薩加持身的感應加持,一步

  也不能進展。然而受感應冥助行者的因緣根機,人人不同乃至於千差

  萬別,所以加持身也是無量眾多,這無量眾多的加持身,就稱為一門

  尊;所謂一門尊就是執掌大日如來萬德中之一德的尊者,也就是主宰

  行者所希願之一德的尊者。

   
    行者修滿此一門之德行,再希願滿了其次的德行,漸次加算於福

  智,遂至圓滿福智之資糧,自身即成就了普門的大日尊。


    真言密教的本尊觀,與世人一般所想的大不相同。他是以字(真

  言:語密)、 印(印契:身密)、形(本尊之形像:意密)當做本尊

  ,也就是以真言行菩薩的三密視為本尊。但是字有「聲」與「菩提心」

  、印有「有形」與「無形」。形像有「有相」與「無相」的差別,以

  顯示初發心凡夫位的真言行者。所觀見的與已成真言行菩薩所觀見的

  差異。也就是說初發心凡位的真言行者,以六識所緣可聽的聲字,與

  可見的印契、形像為本尊,以這些為三密相應的對象。而初地以上的

  聖位真言行菩薩。所觀見的本尊則為自性清淨心所緣,觀照不可聞的

  淨菩提心及觀照不可見的無形印契,與無相的形像所成。簡單的說:

  初心凡位的行者。招致客觀界的本尊於自己的身上,而得加被力,以

  修習三密妙行,此時如實的觀照心外壇上的有相形像、囗中唸誦本尊

  的真言,手結本尊的契印,意念本尊的本誓悲願時,依於本尊的加持

  力,行者三毒五慾等等煩惱,自行消除,成為心念靜寂明了的觀見本

  尊,像這樣於二六時中行之日久,常為本尊所護念,於是了覺身心清

  淨者。由是修行漸漸至於精熟,入於本尊的三昧,寂然無相,此時本

  尊與行者自身,至為不二一體。

    
    已達真言行菩薩。則以顯現心內的本尊於現實的自身,而修習三

  密妙行,依於三密妙行的行者,已悟入自心實相,身心悉為無垢清凈

  ,體認了無量壽、無量光,吻合宇宙法界一實相之位。為自證的極位

  ,至此真言行菩薩的本尊、本體之自性法身,於是證見於自身中(已

  不是客觀的觀照本尊)乃是菩薩自身成為本尊,也就是成佛。


    像這樣在瑜伽觀行。身。囗。意三密是以一味一相為條件。如果

  已成為字、印、形三相之一相一味的尊者,則視為真言密教的本尊。 
  
                               
                                                 回目錄